在求知的漫漫征途中,高考地理是一座意义非凡的里程碑。它不仅关联着考生的未来,更是对我们多年地理知识学习与能力沉淀的一次检验。地理学科涵盖自然与人文万象,从山川地貌的形成演变,到人口城市的分布规律,知识点繁杂且相互交织。为助力同学们高效备考,我们精心整理了这份高考地理问答集锦,涵盖常见考点、疑难问题的精准剖析,力求为大家打通知识脉络,让大家在地理的学习中更加得心应手。
49.城市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城市的发展有哪些影响?
提示 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区位因素的变化表现为:军事、宗教等对城市分布的影响减弱;科技、旅游成为新的城市区位因素;政治、交通仍然对城市区位产生巨大影响。
50.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1)城市功能区=城市用地。
(2)城市的中心城区都是商业区。
(3)高级住宅区布局在地租最高的城市中心区域。
提示 上述观点是错误的,理由:
(1)城市功能区和城市用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比如商业用地不等同于商业区,商业用地是指商业活动占用的土地,而商业区中除了商业活动外,还有其他活动,即用地类型除了商业用地外,还有住宅用地、交通用地等。
(2)商业中心往往分布在城市中心地区,但并非所有城市的中心地区都是商业区,如北京的市中心是行政区。
(3)高级住宅区房价较高,但并不是布局在地租最高的城市中心区域,而是布局在环境优美、交通便捷的城市外围,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
51.为什么一个国家城市化的水平体现其经济发展水平?
提示 因为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进城市的发展;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52.怎样从城市化水平上判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提示 一般而言,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多在75%以上;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多在30%以上,70%以下。
53.城市化对区域人口结构、产业结构以及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
提示 区域城市化水平提高,区域内农业劳动人口数量减少;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增加城市核心地位,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54.影响产业活动的因素为什么会变化?
提示 随着社会、经济、技术条件的发展变化,产业的每一种区位因素都处在发展变化之中,并使产业区位选择的原则不断变化着。
55.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内的高科技企业之间大多没有生产协作上的联系,为什么会出现集聚现象?
提示 这些企业之间存在科技与信息联系。集聚可接近市场、接近用户、及时交流和反馈信息,以获得规模效益。
56.温室大棚内水果、蔬菜口感较差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大棚内光照不足,昼夜温差较小。
57.议一议:我国某山区某年柑橘普遍大丰收,而有的地方却出现了橘熟无人摘,甚至出现橘树被毁的现象。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市场需求决定农产品的销量和橘农积极性。
58.农业类型与农业地域类型有什么区别?
提示 农业类型与农业地域类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农业类型强调农业部门结构,如种植业与畜牧业等;农业地域类型侧重于农业的区域特点,如东亚、东南亚、南亚地区的水稻种植业等。
59.我国重要的工业中心多分布在沿海沿江地带,试分析原因。
提示 沿海沿江港口、铁路枢纽、高速公路沿线地区对工业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工业原料的运入、产品的运出,都需要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因此,我国重要的工业中心多分布在沿海沿江的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地
60.所有的工业集聚都是为了降低运费成本吗?
提示 不是。具有“投入—产出”联系的工厂近距离集聚,可以接近原材料供应地,降低运费,但也有些不具有生产联系的企业,如制伞厂、鞋帽厂等,其集聚是为了共用当地基础设施或廉价劳动力;许多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在美国硅谷是为了加强技术交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