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给边防战士修一个玻璃哨所呢?”看到边防战士在海拔 5000 多米、零下 50 度的极寒中坚守岗位,网友们心疼不已,随即纷纷提议为他们修建玻璃哨所。
在西藏查果拉哨所,这里的天气非常恶劣,但是在这里的边防战士们,每天都要在零下50度的寒风中站岗,他们难道就不怕冷吗?
一张战士在寒风中站岗的照片发在了网上,可以看到到处都是白茫茫的一片,就连边界的石碑上的字,都被白雪盖住,看不清楚,而站在两边的战士,在寒风中依旧站的笔直,即使风雪吹疼了眼,也依然岿然不动。
网友们纷纷心疼的表示:“就不能建个玻璃哨所吗?”
他们希望这些默默为国家付出的战士们,能少受一些苦,但是,他们不知道那里的环境有多么的恶劣,不能建造玻璃哨所有很多原因。
国家非常关注边境战士环境艰苦的问题,改善居住环境、发放防寒保暖装备,配备了能适应复杂地形的巡逻车、雪橇摩托等。
至于玻璃哨所,因为查果拉哨所位于青藏高原的喜马拉雅山一带,是全军最高、最艰苦的边关哨所,地理环境极为恶劣,哨所位置偏远,距离最近的亚东县城 120 公里,人迹罕至,道路崎岖,在冬季大雪封山期间,交通更是受阻,给物资运输和人员往来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在边境地区,尤其是像查果拉哨所这样的高海拔恶劣环境,建造玻璃哨所看似是个不错的想法,实际却面临重重困难。
从气候环境来看,这里昼夜温差极大,白天玻璃在暴晒下迅速升温,夜晚又急剧降温,频繁的热胀冷缩极易使其破裂。强风肆虐,对玻璃产生巨大冲击力,甚至可能吹倒哨所,大量的积雪积压,也会增加玻璃承重负担,有压碎风险。
军事安全方面,玻璃容易起雾、结冰花,遮挡战士视线,影响对边境异常情况的观察,而且其反光性还可能暴露哨所位置,带来安全隐患。
建设维护同样棘手,玻璃及相关材料运输到交通不便的高海拔地区,成本高且风险大,安装需要专业设备与人员,在恶劣环境下难以开展。
后期的清洁、检查和维修,也因环境和交通问题,变得困难且成本高昂 ,所以,玻璃哨所虽有优势,但综合考量,在边境建造并非易事。
还有一个原因,查果拉哨所的极端环境对战士们的身体素质和适应能力是一种严峻的考验,而相对艰苦的生活环境也是锻炼战士意志和培养他们适应特殊环境能力的重要因素,如果生活环境过于舒适,可能会使战士们对恶劣环境的适应能力下降,影响他们在关键时刻的战斗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实际上,国家和军队一直在努力改善查果拉哨所等边防哨所的生活条件,如配备村村通接收机、西南边防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系统,建立雪山文化学校,以及建设温室种植蔬菜,解决蔬菜短缺的问题。
每个军人都是伟大的,他们是我们的英雄,我们的底气,在祖国的漫长边境线上,边防战士们如同一座座巍峨的界碑,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捍卫着祖国的每一寸土地,他们置身于艰苦环境之中,寒风凛冽、冰雪侵袭,却从未有过丝毫退缩。
他们在寂寞中坚守,在困境中前行,用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为我们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安全屏障。
最后,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无私奉献,我们才能在和平的环境中安居乐业,让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向这些英勇无畏的边防战士致敬,他们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