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大年,看大戏”

是春节必不可少的娱乐项目

充满了浓浓的年味儿

是迎新春的隆重“庆典”

春节戏曲演出

是各地百姓最喜爱的民俗活动之一

演出现场经常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1962年,山东郯城马头公社文化站业余剧团的演员,排演地方戏曲淮调《夸公社》,准备在春节期间演出。 新华社记者 李汉孝 摄1994年春节期间,福建莆田多个专业剧团和民间剧组巡回在乡村集镇演出。新华社记者 张生贵 摄1994年春节前夕,广州越秀区业余戏曲剧团在表演粤剧。新华社记者 张肄文 摄1996年春节前,四川彭州市的村民在观看川剧艺人表演。新华社记者 刘前刚 摄1997年春节期间,宁夏固原县一社火队在集市上表演秦腔折子戏。新华社记者 刘泉龙 摄2024年2月4日,演员在银川市为戏迷表演秦腔剧目《大升官》。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戏曲是中华文化的一张名片

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

戏曲形成了数百种剧目

其中

京剧、豫剧、越剧、黄梅戏、评剧

并称为五大戏曲剧种

京剧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其影响力遍布全国

被誉为“国粹”


2005年2月20日,几名京剧爱好者在安徽省合肥市城隍庙表演京剧《七仙女》选段。新华社记者 王雷 摄2024年2月23日,市民在山东青岛一处活动现场欣赏京剧表演。新华社发(王海滨 摄)

豫剧

通俗易懂,贴近生活

极具河南地方特色


2005年2月16日,平顶山豫剧团的演员们在河南开封演出。新华社发(李俊生 摄)2024年2月12日,市民在河南郑州高新区庙会观看豫剧表演。新华社记者 张浩然 摄

越剧

越剧长于抒情

以唱为主

声音优美动听

表演真切动人

极具江南灵秀之气。

是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之一


2004年1月26日,在浙江省绍兴市,人们在观看小百花越剧团的演出。 新华社发(袁云 摄)2015年2月8日,游客在观看浙江杭州塘栖古镇上的传统越剧演出。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黄梅戏

唱腔淳朴流畅

以明快抒情见长

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表演质朴细致

以真实活泼著称


2016年春节期间,湖北黄梅县村民在观看黄梅戏。新华社记者 周科 摄2023年2月4日,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江淮剧场举行新春黄梅戏专场惠民演出。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评剧

是从百姓生活的土壤之中生长起来的戏曲

具有关怀现实的基因

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剧种之一


这是2000年春节期间天津评剧院青年团演员在天津市西青区演出。 新华社记者 李昌元 摄 2019年2月11日,在河北省平山县,观众观看石家庄评剧院一团的演出。新华社发(张晓峰 摄)

戏曲文艺演出既是文化传承的载体

也是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

通过观看戏曲演出

亲朋好友们可以一起感受戏曲的美好

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


2006年春节期间,河南省沁阳市一文体活动中心中的豫剧演员们在登台表演前做准备。新华社记者 杨帆 摄2007年春节期间,安徽芜湖新新庐剧团的演员演出前在后台化装。新华社发(徐振华 摄)

徐徐拉开的戏幕

仿佛带着时光的韵味

一点点揭开了新年的面纱

节日气息扑面而来

都透露着人们对新年的期盼和喜悦


2011年春节期间,游客在长沙火宫殿观看戏剧表演。新华社记者 龙弘涛 摄2013年春节前,江西南昌新建区文艺团队演员在昌邑乡表演节目。 新华社记者 周科 摄2013年春节前,在河南卫辉市一个露天广场上,几名儿童趴在台前聚精会神地看戏。新华社记者 王颂 摄2019年春节期间,在安徽省亳州市一剧场,演员在表演梆剧。新华社发(刘勤利 摄)2024年2月14日,市民和游客在重庆南滨路钟楼广场观看川剧表演。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2025年1月28日,在宁夏银川市贺兰县开展的“过年有戏”秦腔展演活动中,来自甘肃的安万秦腔艺术剧院演员表演秦腔剧目《金沙滩》。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如今

无需走出家门

人们通过网络

便能享受丰富多彩的戏剧盛宴

然而

记忆中看大戏的场景

依旧难以释怀

常常回味无穷


制作:邱少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