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雪飘香,红梅吐蕊,爆竹声中,春节又临。
在这阖家团圆的时刻,朋友们很容易“夜里精神、白天不起”;面对妈妈的一桌好菜,胃口大开,觥筹交错间,不知不觉间就吃多吃胖。
实际上,春节期间作息颠倒、饮食不节,都会“伤阳”。每逢佳节胖三斤,正是阳气受损的结果。比起节后发现肥肉已偷偷爬上腰腹、大腿,悔不当初,不如现在就认真看完本文,扶阳固本,收获“健康瘦”的美丽人生。
一、春节熬夜易伤阳,虚胖伤肝更伤心
中医认为,晚上11点-3点肝胆经当令,但熬夜的小伙伴仍在刷手机、打游戏。“肝开窍于目”,晚上11点-3点“没合眼”,等同于肝胆一晚不休息,肝藏血受阻,肝疏泄不通,导致代谢缓慢,脂肪堆积。
夜晚本应心肾相交,阳气潜藏之时。熬夜时,心阳浮越不能下交于肾,心阳无法得到肾阴滋养,易致心阳损耗,这也是很多熬夜虚胖的患者,兼有心悸、胸闷等症状的原因。
二、贪食生冷损阳气,肥甘厚味易生湿
春节时宴席丰盛,是习俗,也是传统。古时一年四季农耕艰辛,唯有岁末烹鱼宰羊,合家团圆。如我们像古人一样劳作,年末“油水”多些,不仅是打打牙祭,更是犒劳自己。
但如今物质丰盛,平日里,很多人已因喜食肥甘厚腻伤脾胃,到了春节餐桌上,除了鱼鸭海鲜,还常伴饮料生冷等阴寒之物,阳气进一步受损,调味时又加各种辛辣刺激之物,使脾胃肠道经受“冰火两重天”的考验。因此,许多人春节后腹胀、便溏、乏力,往往就是脾阳不足。
春节餐桌上劝酒劝食也是常态,人们常常不知不觉就“吃多”,饮食不节,滋生痰湿,痰湿影响代谢,脂肪堆积,加重肥胖。
《黄帝内经》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简言之,阳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动力,对维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如春节后出现:肥胖、乏力、记忆力降低、睡眠不佳、注意力难以集中等等症状,皆是节假日作息饮食不规律,阳气受损的后果。
若欲恢复良好代谢,身姿婀娜“健康瘦”,我们如何在饮食起居方面“扶阳”?
1. 顺应天时,规律作息
规律作息是扶阳养生的基础。春节喜庆热闹,家人们许久未见,聊得太忘情、打打麻将,很容易熬夜。但除了除夕守岁,我们建议大家晚上11点前入睡,只有顺应天时,阳气才得以潜藏修复。睡前泡个热水脚,促进血液循环,帮助阳气下行,第二天早晨7-8点起床,吃一顿热气腾腾且易消化的早餐,令脾胃阳气得到滋养。
2. 牢记三点,守护阳气
春节期间难免宴席频繁,牢记以下三点,守护脾胃阳气——
饭吃七分饱,医生不用找。
细嚼慢吞咽,身体负担小。
温热软烂好,寒凉饮料少。
通俗的民谚中藏着扶阳养生的妙法,而在饮食搭配上,则要注意“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烹调时也可多用蒸、煮、炖法,保留食物自身的鲜美与营养。如已感觉积食腹胀,可山楂陈皮煮水消食化积,其后数日以小米粥、山药红枣粥养胃升阳。
3. 坚持运动,情志和畅
许多朋友整个假期都在“葛优躺”,节后恢复学习、工作节奏时感到浑身乏力,这是因为久坐久卧伤气导致气血不畅、脾胃失运、阳气不振。中医认为“动形怡神”,适当进行慢跑、八段锦、爬山等在阳光下的运动,让人气血通畅、脏腑协调、心情喜悦、阳气生发。
4. 健康生活,艾灸扶阳
陪伴是最好的新春礼物,孝顺不需要华丽的语言,只需真情的付出,无论是我们自己、还是父母长辈,若有畏寒怕冷、四肢无力、精神不振、舌淡胖等阳虚体征,可艾灸关元、足三里、命门等穴位,借助艾草的纯阳之力,温通经络、散寒除湿、补养阳气。
关元穴为人体元气汇聚之处,艾灸此处可培补元气;足三里是脾胃的重要穴位,艾灸能增强脾胃功能;命门则是肾阳所在,艾灸可激发肾阳,让阳气充足;亦可采用艾灸贴、扶阳和洛灸等进行穴位敷贴以温阳益气。
新年新岁展新容,梅花朵朵报春风。让我们远离不良生活习惯,调整代谢,重塑健康体魄,以轻盈的姿态、饱满的精神,迎接每一个美好的日子。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省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学会治未病与健康管理专委会 李翎溪 胡家宝 梁薛辰 熊暑霖 周翘楚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W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