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 Festival

跟着春晚

看新吴非遗

2025年春晚是

春节 被列入世界非遗后 的首届春晚

春晚无锡分会场在节目内容与形式上

均融入了丰富的非遗元素

新吴有哪些备受瞩目的非遗项目呢?

不妨随这场优秀传统文化的盛宴

共同努力让更多的人“看见”非遗

“聆听”非遗,“触摸”非遗!

泰伯庙会


泰伯庙会是江南地区开春第一个庙会,也是无锡诸多庙会中最具历史渊源和社会影响力的庙会之一。2014年“泰伯庙会”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4年,泰伯庙会随春节“打包”入列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庙会吸引着大批市民游客前来共享欢腾,现场摩肩接踵、人头攒动,盛况空前,历年不衰。


泰伯庙会起源于吴地先民的祭祀信仰,在历经社会变迁后,逐渐发展成为融祭祀仪式、民俗巡游、非遗展演、农贸集市、文化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民间集会活动。

二胡艺术


二胡,作为民族乐器中的瑰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梅村街道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兴办了民族乐器厂,开启了制作二胡的历史。梅村拥有万其兴、陆林生等多位工艺精湛、声名远扬的二胡制作大师,在这些大师的带领下,梅村投身二胡制作的人员日益增多,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二胡的品质日臻完善,目前梅村已成为国内重要的二胡产业基地。2010年,梅村被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江苏省二胡工艺之乡”的称号,2011年被中国音乐家协会授予“中国二胡之乡”的称号。2011年9月,梅村二胡制作工艺被列入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撂石锁(无锡花样石锁)


相传石锁最早出现于唐宋时期,盛于清道光年间。历史上无锡民间也一直有掷石锁的锻炼习惯,而且形成了以“飘逸灵活、技巧见长”为特色的无锡花样石锁。2009年,无锡市石锁协会在无锡高新区成立,石锁运动得到进一步推广。2016年,撂石锁(无锡花样石锁)被列入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清水油面筋


油面筋与酱排骨、惠山泥人并称无锡三大著名特产,始创于清代乾隆年间(1736-1795),至今已有230多年历史。它以小麦粉为原料制成面筋,再用素油炸制,成品金黄溜圆、薄壳中空、松脆质韧,既是无锡本帮菜的典型代表,也是百姓餐桌和酒席素筵不可或缺的百搭食材。2016年,以无锡天天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松鹤牌”为代表的清水油面筋被列入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梅里羊肉烹制技艺


羊肉烹制技艺(梅里羊肉烹制技艺)是在江南吴地逐渐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烹制加工技艺,蔡阿水羊肉店作为其项目保护单位,升格为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蔡阿水羊肉店初创于清乾隆年间,以传统的手工技能历经三代传承,其独特性在于选用北方定点优质饲养基地的山羊,羊肉味美可口、肉质鲜香;采用独到的方法烹制,火候恰到好处,烹制出的羊肉汤清澈鲜香。蔡阿水羊肉店的菜肴保持了适合江南气候和饮食习惯的口味,现在已经成为无锡地区餐饮行业的著名品牌。

酿造酒酿造技艺


酿造酒酿造技艺 (钱氏古法酿酒技艺)始创于清光绪年间,因酒香浓郁、味道纯正,被大家俗称为“钱家老酒”,钱氏古法酿酒坊作为其项目保护单位,升格为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钱氏古法酿酒选取优质糯米作为酿酒的主要原料,混合大麦、小麦制曲,再进行拌料、堆积、翻堆、取酒、装甑……经三道发酵、二次蒸馏酿制成钱氏古法蜜香酒,酒香浓郁,甘冽香醇,饮后齿颊留香,回味无穷。

三馅团子


三馅团子来源于纪念吴地始祖泰伯。每年清明,为纪念泰伯先祖开发江南的巍巍功绩,吴地百姓都用三种馅心的青白团子作为供品,后逐步演变为吴地传统特色美食。“青白”两种颜色,寓意泰伯做人清清白白。2010年,三馅团子被列入无锡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小阿姨甜酒酿酿制技艺


“小阿姨”甜酒酿诞生于梅村街道,最初由荆心村、安乐桥、曹更上等几个自然村的妇女带头酿造。70代初,她们肩挑扁担,穿梭于无锡的大街小巷叫卖甜酒酿。90年代初,开始在梅村菜场以及扬名、塘南等地菜场开设专卖。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小阿姨”甜酒酿以甜、糯、香、醇的特色,为无锡地区百姓所熟识,获得了消费者的一致好评。2013年,小阿姨甜酒酿酿制技艺被列入无锡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成为“江南味 无锡甜”的民间品牌代表之一。

非遗下的蛇年央视春晚

不仅是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

更是一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大家有没有在这届春晚里

找到新吴的非遗文化符号?

评论区说说看吧~

编辑 | 李幼优

来源 | 区文联、梅里聚焦、梅里古镇、舌尖新吴


梅里古镇,春晚开场!

春晚无锡分会场,满满新吴元素!

“春晚在无锡 新吴过大年”无锡高新区外籍友人齐聚梅里度春节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