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岁此夕尽,新春今日回,万事万物的运行都是轮回,悄然无声中,春天已经拉开序幕。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首个节气——立春。
自此春风送暖,大地解冻,万物重新萌发生机。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有言:“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
历经几个月的寒冬侵袭,人间终于要告别过去的冰冷荒芜,再次走进春天的怀抱之中。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时间推移到立春之时,人也应当效法天地,不破不立。
立德,以回升自身的阳气;立命,以摆正身心;立下一年好光景,立下一年的精气神!
1、立德,立于德行
春有生生之德,随着春回大地,气温渐渐回升,人体之中的阳气也慢慢滋长,寻求外生。
越是在这个时候,越应该让浩然正气驱散内心的阴霾,让心胸变得宽广,包容天地万物。
《周易》一书中有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人生在世,为人处世当有自己的原则底线,既要有自我的追求,也要在德行上约束自己。
所谓立德,就是要求自己多行善积德,用最温润的善举待人,给整年开个好头,积累福气。
越是内心和善之人,越是懂得乐善好施的道理,越能收获到别人的感恩与帮助,在未来的日子越能占得先机。
晚唐大学士黄璞,为官时勤于政事,十分关心和体恤百姓的疾苦,深受当地人民的敬重。
他经常用家中的钱财和粮食赈济灾民,很多穷苦的人家,都受过黄璞的恩惠,他乐善好施的声誉也名扬各地。
以至于后来黄巢起义,叛军攻打到黄璞的家门口,在得知这是黄璞的家舍后,都不敢侵扰。
由此可见,黄璞的学识和德行,就连穷凶极恶的叛军都深感折服,其品行之高洁可见一斑。
用善良当做规矩,福虽未至但祸已远;以作恶作为准则,祸虽未至但福已远。
以厚德滋润他人者,在关键时刻,也会被自己曾经积累的福气所救助,这便是行善的因果。
2、立命,立于使命
立春既然是一年之始,最重要的事情之一,便是为自己立下一年的使命,明确未来的目标。
许多人之所以总是感觉过得浑浑噩噩,一年到头不知所谓,其根本原因就是无立命的习惯。
心中的杂念太多,做事时又犹豫不决,瞻前顾后,就像无头苍蝇一样漫无目的地乱飞乱撞。
同样是忙绿奔波,别人有着清晰的目标,历经千难万险终于得偿所愿,身心同时得到满足。
自己则要么是没有目的混日子,白白浪费了大好时光,在无所事事中慢慢腐朽成枯木。
要么是常立志,频繁更换着目标,在反复地起落徘徊中耗费着精力,费尽心思却事倍功半。
作家周国平曾说:“每个人生于世上,都有一个最适宜的位置,等着他来认领。”
人这辈子,想要建功立业,成就自我,最关键的便是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努力活出自己。
儒学大师孔子,出生于贫苦之家,凭借自己非凡的才华和天赋,他成功跻身与官场之上。
但他逐渐发现自己志不在此,于是便辞去官职,专心为他人传道授业,并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于此。
任何人的成功,都不能只靠运气,必须明确心中的目标,矢志不渝的坚持,才能有所收获。
韶华易老,春光易逝,时间从来不等人,立好使命并坚定奋斗,未来终会成为理想的自己。
3、立行,立于当下
诗人李绅曾在诗作中写道:“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春天,既是种下希望的时候,也是万物竞发的节令,两者必须相辅相成,才能终有所获。
只是许下美好的希望,立下远大的目标,而不付诸实际行动,最后也会因为懒惰坐吃山空。
在人生这条拥挤的赛道上,处处都充满了竞争,如果自己不能以勤奋加持,只会屈居人后。
更何况春季乃一年之始,输在了起跑线上,未来就要付诸更多努力,才能弥补之前的损失。
而且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很多时候错过了最佳的时机,想要在以后填补空缺,亦是妄想。
苏轼的父亲苏洵,同样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但他的前半生喜好玩乐,对读书一事不甚了解。
等到他幡然醒悟之时,已经是接近而立之年,才发觉自己才学匮乏,不得已开始发奋苦读。
好在苏洵天赋异禀,经过五年的奋斗,终于如愿考取了功名,但也因浪费最佳的青春时光,而就此成为一生遗憾。
天资聪颖的人才尚且如此,肉体凡胎的普通人又能如何幸免?
想要有什么样的人生,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想要过上怎样的生活,就要付出同等的努力。
计划再美好,不去实践就只能是空想,一分耕耘,一份收获,只有脚踏实地才是正解。
很喜欢刘昚虚在《阙题》中的几句诗: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人生何处不是修行,在春光明媚时,也让心随境转。
除了立下对新的一年秉承美好期盼,更要努力修炼好自己,遇见更好的人生。
人生恰如大自然中的四季,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在春日里播种希望的种子,努力耕耘,待到春暖花开时收获美好的新生。
愿每个人在这个春好日,为自己立德,立命,立行,立下一年好光景。
希望你我都能生活一直春风得意,好运源源不断,2025年,一切美好都如期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