茧蜂科—鳞跨茧蜂亚科

真核生物域

动物界

真后生动物亚界

蜕皮动物总门

节肢动物门

六足亚门

昆虫纲

有翅亚纲

新翅下纲

膜翅目

细腰亚目

寄生蜂下目

姬蜂总科

茧蜂科

鳞跨茧蜂亚科

鳞跨茧蜂亚科(学名:Meteorideinae)是属于茧蜂科下的一个亚科。汉名“鳞跨”,系根据本亚科寄生于鳞翅目幼虫一蛹期的这一在茧蜂科中比较特殊的习性而拟。

鳞跨茧蜂亚科最初仅包括鳞跨茧蜂属Meteoridea Ashmead一属,通常放在长茧蜂亚科Helconinae中,1970年M.Capek根据其末龄幼虫头壳构造及生物学习性,将其独立为一新亚科。



1.形态特征

上颚内弯,闭合时端部相接。无前口窝。具后头脊。复眼裸,大,几乎接触上颚。唇基与颜面间有明显横沟分开。上颊弧形收窄。触角细长,丝形。盾纵沟完整,但在后方不相接。胸腹侧脊强。前翅缘室正常,较长。有3个亚缘室,第2亚缘室方形或近菱形。后翅有2-CU脉,位于2A脉很上方,近cu-a脉中央。跗爪简单。腹部第1背板背脊弱或模糊;第2、3背板气门位于侧方,在锋锐背板侧缘的下方;第4及以后各节腹板显露。产卵管刚伸出腹端。

2.生物学特性

本亚科种类甚少,但在世界各大动物系区均有发现,仅知2属:鳞跨茧蜂属Meteoridea Ashmead,1900,除澳洲区及古北区西部外均有发现,在我国亦有记录;普鲁茧蜂属Pronkia van Achterberg,1990,仅知1种,分布于澳洲区(新西兰)。

本亚科寄主,仅知Meteoridea聚寄生于鳞翅目小蛾类的麦蛾科Gelechiidae,卷蛾科Tortricidae和螟蛾科Pyralidae,产卵于老熟幼虫,从蛹内羽化。据报道,也有作为重寄生蜂在小腹茧蜂亚科Microgastrinae幼虫钻出其寄主和结茧这一短暂时期寄生的,产卵于其蜂幼虫体内,并在蜂所结茧的蛹内寄生。



3.鳞跨茧蜂属

鳞跨茧蜂属(学名:Meteoridea)是属于鳞跨茧蜂亚科下的一个属。

(1)形态特征

头横宽,阔于胸。具后头脊,在中央上方常缺。额和头顶基本上平滑。复眼裸,大,几乎接触上颚。唇基与颜面间有明显横沟分开。颚须6节;唇须4节。上颊弧形收窄。触角细长,丝形,端节有长刺。盾纵沟完整,但在后方不相接,沟痕深,内具并列刻条。胸腹侧脊强。足细;后足胫距短而不明显;跗爪简单。前翅有3个亚缘室,第2亚缘室近方形或近菱形。第1盘室上方无柄,即无1-SR脉。腹部狭长,无柄,雌性腹端强度侧扁。第1背板背凹(dorsope)存在。第2、3背板气门位于侧方,在锋锐背板侧缘的下方。雌性第3腹板扩大。产卵管刚伸出腹端。我国已知种类前胸背板侧面光滑,在中央凹槽内和后缘有刻纹;中胸盾叶具不明显的浅刻点;小盾片光滑;中胸侧板具弱刻点;胸腹侧脊强;基节前沟浅,内并列短刻条;并胸腹节表面除基部两侧光滑外,满布网皱,在背表面和后表面间有一横脊。

(2)分布范围

鳞跨茧蜂属已知7种,分布于新北区2种,古北区东部1种,印澳区2种,非洲区2种,新热区至少还有一待鉴定种(Shenefelt,1970;van Achterberg, 1990;Austin etWharton,1992)。我国曾报道一种,日本鳞跨茧蜂M.japonensis Shenefelt et Muesebeck。



(3)祝氏鳞跨茧蜂

祝氏鳞跨茧蜂(学名:Meteoridea chui)是一种膜翅目、茧蜂科、鳞跨茧蜂亚科、鳞跨茧蜂属类生物。

①形态特征

正模♀:体长5.0mm;前翅长3.4mm。

头:头宽为长的1.6倍。触角29节,第3节长为第4节的1.3倍,第3、4节长分别为其宽的5.5倍和4.2倍。背观复眼长为上颊的2.2倍。POL:DO:OOL=2.6:3.5:4.5。颜面宽为长的1.2倍;中央上方稍隆起且光滑,有一低纵脊;下侧方满布刻点。唇基宽为长的2.2倍,基部稍隆起,其余具刻点;端缘微凹。

胸:长为高的1.76倍。前胸背板侧面近于光滑,中央凹漕呈细沟,内有不明显并列横刻条。中胸侧板具不明显夹点刻皱,基节前沟内较强。后胸侧板具夹点弱网皱。盾纵沟端部之间稍皱。后胸背板有中央有1对平行的亚侧脊。并胸腹节背表面中央有一长五角形的中区。

翅:前翅r:3-SR:SR1=7:6:39;2-SR:3-SR:r-m=9.5:6:7.5。后翅M+CU:1-M:1r-m=31:8:9;cu-a脉垂直,在下方0.3处稍曲折。

足:后足腿节、胫节、基跗节长分别为其宽的5.5、9.3和6.5倍。

腹:腹长为最宽处的8.1倍。第1背板长为端宽的2.3倍,表面有不规则具网强纵皱,气门后两侧近于平行。第2背板长为端宽的1.5倍,端宽稍窄于基宽,除侧缘外具弱纵刻条。第3背板长为第2背板的1.6倍,光滑,基部隐约有极弱而浅刻条。

体色:黄色。上颚端部、单眼区、并胸腹节、第1—2背板、第3背板除端部1/4黑至黑褐色;后胸背板褐黄色;触角鞭节黑褐色;翅基片白色。足黄色,基节、转节白色。翅膜透明;翅痣污黄色,边缘淡褐色。

变异:体长5.7mm;前翅长3.3mm。触角第3、4节长分别为其宽的6.3倍和4.7倍。POL:DO:OOL=3:3:4.5。胸长为高的1.42倍。前翅2-SR:3-SR:r-m=10.5:7:9。后翅M+CU:1-M:1r-m=33:9:11。第2背板长为端宽的1.44倍。腹部暗红色;第4—5背板烟褐色。

②生活习性

寄主:竹螟(竹织叶野螟)Algedonia coclesalis(Walker),从蛹内羽化,聚寄生。桑螟(桑绢野螟) Diaphania pyloalis(Walker),从蛹内羽化;也有从桑蟥Rondotia menciana Moore的桑蟥聚瘤姬蜂Iseropus(Gregopimpla)kuwanae(Viereck) 茧内育出,为重寄生。

③分布范围

国内分布:江苏(南京、无锡)、浙江(杭州、临安、湖州、德清、长兴、安吉)、重庆。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球生物与人类文明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