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谚“春打五九尾,春打六九头”,相信不少朋友都听过,它所表达的寓意,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春打”:即“打春”,也就是指立春节气,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标志着新一年的开始。
“五九尾”: “数九”从冬至当天开始算起,每九天为一个单位,依次类推,直到“九九”八十一天结束。“五九尾”指的是五九的最后一天(冬至后的第45天)。
“六九头”:指的是六九的第一天,即冬至后的第四十六天。
这句农谚的寓意为,每年立春节气这一天,不是在五九的最后一天,就是在六九的第一天。如果立春在五九最后一天,就叫做“春打五九尾”;如果立春在六九的第一天,就叫做“春打六九头”。
有朋友可能会有疑问,立春节气时间除了这2天外,有没有其它的时间,结合二十四节气和数九的关系,基本上没有例外情况。
上面已经提到,数九是从冬至开始,每九天为一个 “九”,依此类推。冬至一般在每年的 12 月 21 日至 23 日之间,从冬至开始数,经过八十一天,即为“出九”。按照这样的推算,五九的最后一天和六九的第一天大约在 2 月 3 日至 5 日左右,这与立春节气的时间范围大致重合。
今年是“春打五九尾”
2025年是双春年,有两个立春,而农谚“春打五九尾,春打六九头”所指的立春,指的则是第一个立春。
2025年2月3日为立春,而去年冬至时间是2024年12月21日,以此类推,五九的时间范畴为2025年1月26日至2025年2月3日。
2月3日是五九的最后一天,而当天又是立春节气,因此,今年立春属于是“春打五九尾”。
“春打五九尾,家家吃猪腿”
这句农谚的意思很好理解,如果当年立春节气在“五九”的最后一天,每家每户都能吃上猪腿肉,象征着丰收、富足和幸福的生活。
大家都知道,猪腿肉在古代是珍贵的食物,一般情况下,只有在丰收年或重要节日时才能吃上。既然家家都能吃猪腿了,意味着这一年风调雨顺,粮食充足,家家户户都能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
从农业种植的角度来说,立春节气较早地出现在“五九尾”,意味着春天来得相对早,气温回升快,大地解冻时间提前,农作物能够更早地进入生长周期。像冬小麦等越冬作物,返青时间提前,有更充足的时间进行光合作用,积累养分,为后续的拔节、抽穗等生长阶段打下良好基础。
另外,春季光照时间逐渐增长,立春时间较早的话,会让农作物在生长初期就能接收到更多的光照,有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促进植株的生长和发育。同时,温度的升高也使得积温增加,能满足农作物生长对热量的需求,让作物生长更加旺盛。
还有一点,农民朋友们,也可以根据此情况,提前安排农事活动,比如越冬作物的管理,以及春播作物的播种工作,还有更充裕的时间应对可能出现的病虫害等问题。
“春打五九尾,吃油像喝水”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指,如果当年立春节气在五九的最后一天,那么当年吃油就像喝水一样简单。
大家都知道,在以前社会的时候,油是较为珍贵的食物资源,如果农民能够像喝水一样随意地吃油,说明当年的收成极好,生活富裕。虽然有一定夸张的成分,但是也表达了农民生活富足、不愁吃穿的景象。
如果立春出现在“五九尾”,除了上述农谚所提到的好处外,从另外一个角度,或意味着当年降雨充沛,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一般情况下,立春后降水会逐渐增多。春打五九尾,使得农作物生长初期能更好地利用春季的降水。土壤能够吸收和储存更多的雨水,为农作物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减少灌溉成本和水资源的消耗。
尤其是对于一些干旱地区(冬季降雪又少),春雨的及时到来对农业生产尤为重要,能够缓解土壤干旱状况,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综合上述内容,今年2月3日立春,结合“数九”,属于“春打五九尾”。在结合农谚的说法,今年或是一个丰收年,天气风调雨顺,庄稼获得丰收,寓意比较好。
今天就是立春了,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