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在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一家饭店,市民在吃年夜饭。 新华社照片

中国人春节期间的饭菜,都是丰盛吃喝的汇总和大比拼。有数据显示,春节期间,每户家庭平均能产生近2千克的剩菜剩饭,“做一顿吃三天”是常有的事。还有网友戏称,所谓年味儿,其实就是剩菜剩饭的味儿。

虽然2千克的剩菜剩饭统计来源存疑,但春节家家户户都有剩菜剩饭是不争的事实。如何处理大量的剩菜剩饭的确是令人头痛的事,把大量的剩菜剩饭倒掉,实属可惜,也舍不得;如果不倒掉,味道也的确不好,吃起来不舒服,也会引发健康问题。

一个最简单的从根源上解决的办法就是让春节的饭菜从丰盛切换到简约,或者宁愿不丰盛,也要简约,甚至简单。

追溯中国人年夜饭和春节的饕餮盛宴、大鱼大肉,是有演化和历史原因的,其他民族也不例外,如西方人圣诞节的美味佳肴、山珍海味。在生产力并不发达的古代,人类祖先经历的大多是饥一顿饱一顿,而且会遭遇很多饥荒。人们一旦获得食物,就会珍惜这个机会,拼命大吃大喝。

今天,当物质变得丰富起来,行为方式当然需要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最简单的方式就是从饕餮式的吃喝转变为量出为入的正常吃喝和消费。如此,既能避免糖尿病和肥胖的发生,同时也是人类演化从文化上升到文明的一种必然过程。

另一方面,从中国人生活的变化也可以感知,人们普遍能过上吃得上饭不挨饿的日子也不过几十年,珍惜这样的日子,需要细水长流,当然也要秉持节俭的行为方式。

人们在节假日热衷于烹调食物,举办盛宴,也在于一种文化和仪式感,在喜庆的日子,多做一些吃的喝的也未尝不可,但即便如此,也要力求可控。如比平常的家常便饭多一倍的量,菜肴做几样就绰绰有余了,而且还得看有多少人。那种一顿年夜饭少则10多个菜,多则几十个菜的做法,其实除了在朋友圈炫一炫外,没有太多的实际功能,最大的后果就是吃剩菜剩饭,既不利健康,也降低春节的质量。春节的吃喝需要遵循“少已够用,多则何益”的原则,即便是现在不愁吃不愁喝不愁穿了,从满足自身的基本需求和消费出发来过日子,庆祝节日也有必要遵从这一法则。

按照营养学的要求,最好是做到食材丰富、荤素搭配、营养均衡。在保证菜品种类丰富的基础上,争取能有一半的植物性食品,每道菜少而精、鲜而美,做到少量多样、一菜一味。在减少菜量基础上,提升质量,既让人感到意犹未尽,有余力品尝其他美味,又能避免吃多或浪费食物。

有质量的春节应当是去除剩菜剩饭味,避免浪费,但又可以比平常日子多一些食物的种类和数量,归根结底,也就是从丰盛切换为简约。当春节的吃喝从丰盛转为简约之时,全家人就没有必要在准备吃喝和烹调上投入过多的时间,而是能够坐在一起,或追剧,或打牌打麻将,以及拜年、交流、休闲和玩耍,让身心放松,而非紧张和劳累,实际上也是在提高春节的质量,避免一到过节,尤其是春节,就陷入节日疲劳综合征的陷阱。 □张田勘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