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一般来说,只诛九族,而朱棣却破例对方孝儒进行了诛十族的残忍手段,多出来的那一族因何而来呢?朱棣在此前口口声声说要善待方孝儒,又为何而违背了诺言呢?

要知道,朱棣夺得帝位之后可以说是创造了古代史上难得一见的血腥画面,但他并非暴君,这样的行为却也在后世引起了极大的风浪。

应尽忠应竭智,方能问心无愧。这当然也是他贯彻一生的原则,宋濂与其见面,对其大加赞赏,因此的他追随宋濂学理论知识,成为了一代名家,甚至老朱也是十分赏识他的为人和能力。

一代帝王身边怎么能没有文胆,老朱有意识的将他培养成国家新一代的文人精神标杆,所以将他派到底层进行实践,因为,他已经读了万卷书,但是还要以脚步丈量国家,才能帮助帝王更好的治理江山子民。



在朱允文削藩的时候,他就曾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认为这样做并不符合礼义,这并不是迂腐,其实他这样想是有一定道理的,对于那些比较强大的藩王,不能一味的只用暴力镇压,但奈何朱允文没有听进去,他的意见反而是,执意动武,最后也就酿成了惨剧。

在双方进行拉锯战的时候,方孝孺也是没少出力,写了不少文章来批判这些所谓的叛军,那他的影响力也很大,这些文章不管是对于军队还是子民来说,都十分能立得住脚,所以朱棣最后夺得胜利,就想来找他书写自己的战果。

朱莉好声好气的跟他说,没想到竟然引来了斥责和辱骂,他彻底恼怒了,面对面前这个冥顽不灵的老顽固,他也想到了用暴力的方式来胁迫。

当时朱棣就想了,既然他品格崇高,刚正不阿,宁死不屈,那他这样的文人气节,在面对众多亲朋好友的性命又该如何抉择呢?

文人最重名声,朱棣这样想着,便打算用连坐的罪名来迫使他屈服,没想到,方孝儒不仅不从,甚至还冷言冷语的与朱棣对峙起来,而朱棣从刚开始的礼遇有说话含蓄,变成了直接威胁:“你可知你现在的态度,朕就是诛你九族,也不为过?”



没想到这话竟引来了方孝儒更为激烈的言语讽刺:“懿文太子一脉尚在,何须你来称皇?别说如今你拿九族来威胁我,就是十族又如何?”

这狠话一放下,对面就受不了了,让他认错竟然不从,这就算了,还敢拿出这样的态度叫板,朱棣的性子没那么能容人,这时候,心中怒气渐起,杀意一时间涌上心头。

于是他冷笑了一下,对着面前的人说:“你倒真是个硬骨头,那我现在就看看你是不是真的能承担起这样的后果。”

于是朱棣还真就遂了他的愿,这个决定一下,别说是众朝臣,就连天下百姓也是为之一颤。



这样艺比天高的大臣,无疑在中国古代史上书写了十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后世对他的行为却多有讥讽,很多人给他安上了愚忠的名头,无疑他的终付出的代价太大太大了。

智可以谋人,但不可谋天。他用这样壮烈的方式成就了千秋万代的清白之名,他无惧无畏的精神和不朽的正义之念,也同样感动了后世无数人,可即使像他这样文人中的中流砥柱,却没办法逆天改命,令人惋惜……

信息来源:百度百科:方孝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