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来到立春节气,这个日子可是不简单,不仅处在大年初六,而且正好处在五九天的第九天,也就是五九的“尾巴”。老人们认为,这个时候立春,对于接下来的天气,有着一定预示作用。民间也经常利用,立春时节的天气,来预测春天的天气走势,更好的服务于农业生产和生活。而对于立春当天的天气,有人说下雨好,可以缓解干旱天气,还有人说晴天好,可以暖和一点。老话经常说“不怕立春晴 就怕立春雨”,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立春如果出现晴天,或者是下雨,分别有什么提示呢?来看看农谚怎么说。
俗话说“立春雨绵绵 九九倒春寒”,雨绵绵指的是,连续的阴雨天气,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立春前后,经常出现降雨的话,那么等到九九天到来的时候,就可能会出现倒春寒天气。一般情况下,到了立春节气,天气应该是逐渐变暖,才更符合自然规律,那么想要立春变暖,出现晴天很关键,一旦立春出现降雨,尤其是现在正处在五九天,就容易出现大范围降温天气,说明冷空气还比较强势,后期出现寒潮的几率,也会增大不少,九九天出现倒春寒,也在情理之中,倒春寒对于农业生产造成的危害,大家都是有目共睹,这也是人们不希望,立春下雨的原因之一。
类似的还有一句是“雨打立春头 老农百日愁”,大概意思是说,如果立春节气出现降雨,种田的老农就会发愁100天。那么为什么会发愁呢?正常情况下,到了3月份,小麦就会进入快速生长阶段,当然前提是要有合适的温度才行,一旦温度太低,不仅不利于小麦生长,也会影响后期籽粒的饱满度。自古以来,粮食收成如何,关系到很多人的吃饭问题,当老农看到,庄稼长势不好的时候,自然就开始发愁,虽然说发愁100天有点夸张,但也说明,人们对这种现象表示担心
可要是立春出现大晴天,情况就会完全不同,有句谚语是“立春天气晴 百物好收成”就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点。古人认为,如果立春节气这一天,出现晴好天气,就说明天气正常,照着这样的形式下去,庄稼获得大丰收,也自然是水到渠成。按照传统观点,春天应该暖和一点,夏天应该热一点,秋天凉快一点,而冬天应该冷一点,才是正常的天气现象,也有利于各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一旦立春出现晴天,距离真正的春暖花开,也会越来越近,这也是人们乐于看到的现象。
所以说,从谚语的提示,我们可以看出,“不怕立春晴 就怕立春雨”的说法,还是具有一定道理,也是劳动人民多年以来,总结出来的规律和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并学习。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谚语毕竟是古时候的说法,并不一定适合当今环境。想要正确的预测天气变化,还是要使用科学的方法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