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

is coming


立春的脚步渐近,福建省南安市英都镇良山樱花园内,一场盛大的花事正在热烈上演。四万余株樱花在暖阳的轻抚下,肆意舒展身姿,竞相绽放。粉白相间的花朵层层叠叠,交织成一片如梦似幻的花海,仿佛是天边绚丽的云霞倾洒人间,美得令人心醉神迷。

2月2日,游客如潮。良山樱花园凭借“闽南第一春”的独特魅力,率先拉开赏樱序幕,更以其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割舍不断的两岸情缘,成为乡村振兴征程中的生动范例。




二十年深耕

台胞播撒“两岸春信”

谈及良山樱花的盛景,就无法绕过一位满怀桑梓之情的台胞——洪坤源。2003年,怀着对祖籍地的深深眷恋,洪坤源回到英都镇良山村,亲手种下第一批樱花树。二十年的光阴悠悠流转,曾经荒芜寂寥的山坡,如今已华丽蜕变为连绵不绝、繁花似锦的花海。“这里的气候与台湾阿里山极为相似,樱花开放的时间比内陆要早半个月左右。”洪坤源介绍道。




如今,园内精心种植的台湾山樱、八重樱等多个品种,花期从立春起始,一直持续至三月中旬,每年吸引游客超过30万人次。这片烂漫的樱花,不仅承载着游子对故乡的悠悠乡愁,更成为连接海峡两岸同胞心灵的“春之纽带”。2023年,良山樱花园登上央视《新闻联播》,短短30秒的画面,让全国观众都领略到了这一抹动人的“海峡春色”。


古村蝶变

文旅融合绘就“春之画卷”


良山村,作为中国传统村落,在8.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历史的印记俯拾皆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九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坂埔古厝,13栋明清古建筑错落有致,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尽显古韵风华;千年古刹云从古室,梵音袅袅,禅意氤氲,宋代理学家朱熹曾在此留下珍贵墨宝,为其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明清遗址素月孤洲,静静卧于溪畔,无声地见证着海上丝绸之路曾经的商贸繁荣与往来不息。

在樱花园旁,福建省新时代文艺示范基地——英都摄影创作基地,吸引着众多摄影爱好者和艺术家纷至沓来。他们用手中的镜头和画笔,精心捕捉樱花与古韵相互交融的美妙瞬间,定格下一幅幅诗意的画面。

“樱花季的到来,极大地带动了全村文旅经济的发展。”良山村党委书记洪伟龙介绍说,周边农家乐的营收同比增长了40%,传统民俗表演热闹非凡,樱花主题文创产品也备受游客青睐,销量一路攀升。2025年,村里还计划推出“樱花+非遗”体验游项目,让游客在欣赏烂漫樱花的同时,亲身参与南音演唱、砖雕制作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沉浸式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流量”转化为“留量”

一朵花催生乡村振兴新范式


樱花园的持续火爆,深刻地折射出乡村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与创新升级之路。南安市英都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地以樱花为媒介,巧妙串联起古厝、生态、民俗等丰富资源,全力打造“春季赏樱—夏季避暑—秋季研学—冬季祈福”的全季旅游产业链。2024年,英都镇旅游综合收入突破2亿元大关,同比增长35%,带动就业人数超过2000人,为乡村经济注入了强劲动力

立春时节,漫步在良山樱花园,游客们穿梭于花海之间,手中的镜头不断闪烁,将樱花绽放的美好瞬间一一珍藏。来自北京的游客李女士不禁感叹:“在这里,既能真切地感受到春天的蓬勃生机,又能近距离触摸历史的厚重脉络,仿佛经历了一场奇妙的时空穿越之旅。”而洪坤源望着熙熙攘攘的人群,脸上洋溢着欣慰的笑容:“樱花开得越繁盛,游子归乡的路就越明亮。”

春已至,花正浓。良山樱花园以一树树烂漫芳华,深情书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温暖故事,描绘出一幅乡村振兴的美好新画卷。


来源:洪宗洲 | 编辑: 吴雪娇

一审:尤逸群 | 二审:黄种成 | 三审:蔡毅


点亮

转发分享给更多人↓ ↓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