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
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赛场上,年仅11岁的滑板运动员郑好好是年龄最小的运动员。尽管最终无缘决赛,但她的那句“我只是一员小将,也要为国出征”,向全世界展现了坚强自信的中国少年风采。临近春节,看看新闻Knews记者前往广东省惠州市,重逢正在那里备战第十五届全运会的郑好好。
1月的惠州,冬日的阳光仍带着些许凉意。在惠州市体育运动学校的碗池里,郑好好已连续摔了6个跟头。
郑好好正在做的这个动作叫backside disaster,直译过来就是“背面灾难”。当然,对于现在的她来说,这也是个“灾难”。
这个极具鲜明个人风格的动作,难度不小。好好曾经因为这个动作受伤,所以一直心有余悸。
郑好好说之前去澳大利亚比赛的时候用了这招,结果挂到了碗池边缘的钢管,摔到头了,从那以后就不敢做这个动作了,就感觉掉到一个黑洞里面,没有人救,特别绝望。
训练间隙,郑好好和教练丹尼沟通说自己不想练这个动作了。不过丹尼还是向她耐心解释动作要领。丹尼说,这是一个郑好好能做得到的招式,但她得努力才能把这招练得更快更好,她非常有天赋。大家一起努力这事就能成。
与教练的信心相比,好好的情况就像脚下起伏的场地,久久不能成功的她,来找妈妈寻求安慰。妈妈说,如果实在太疼就去找队医,不过,好好最终没有采纳妈妈的建议,简单休整后,又走向了训练场,滑板在她的脚下再一次“飞”了起来。
去年7月,作为巴黎奥运会年龄最小的运动员,11岁的郑好好备受关注,尽管最终止步预赛,但这位乐观、爱笑的孩子还是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好好说,其实镜头背后的自己,是小伙伴口中的“哭宝宝”。因为她做动作也哭、害怕也哭,每次摔到的时候都会哭。
不过,在巴黎奥运比赛场上,好好因失误摔倒后,她忍住了没哭。这样的经历,是郑好好迈向顶尖运动员的必经之路。她笑着说,感觉那次奥运会之后,真正认识到自己是那么坚强。
好好还有一个弟弟,平时弟弟也会和好好一起训练。母亲王哲说,她给好好制定的标准比弟弟高,因为好好毕竟是专业的运动员,要具备这种心理承受能力。
对于这种差异,弟弟也能感觉到,他说有一次姐姐中指指甲被滑板给撞掉了,她就休息了3天就又去滑了,他要像姐姐那么坚强。
如今,滑板,这项过去在中国比较冷门的奥运项目,有越来越多像郑好好一样的孩子加入了进来。许桐彬是好好的队友,每周六中午,母亲会带着他和两个弟弟,从深圳驱车两小时到惠州训练。对于阿彬来说,郑好好是他努力的方向。
眼下,好好有了新目标,那就是今年11月份的全运会。强体能、提速度、增高度,郑好好说,这些都是她今年需要啃下的“硬骨头”。训练场边电子屏上的备战标语,每天也在默默地见证着她的磨砺与成长。
好好妈妈说,好好这一代滑板运动员可能并不一定会走到世界超级顶尖的水平,但是他们一定会对中国滑板在国际上的发展,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让这项运动在我们国家的发展被看见、被听见、被理解 、被期待。
教练丹尼也说,中国滑板运动员的水平正在突飞猛进,有许多潜力无限的滑板选手,他们的表现可圈可点。
在郑好好的房间里,有一块奖牌榜,挂着9枚奖牌,榜单上的“留白”,就是她心里对奥运种子具象化的定义。她希望能将自己的奖牌榜填满。朝着奥运五环的方向,郑好好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冲刺。
成为奥运冠军,和其他的奥运冠军一样,也在别人的帽子上留下自己的签名,这是郑好好在新的一年中许下的心愿,如果把梦想比作天空,那么脚下的滑板就是带着她飞向天空的“翅膀” 。
看看新闻记者: 符雅 王则斌
编辑: 张蕴昆
责编: 夏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