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李明,今年四十五岁,出生在一个偏远的农村家庭。
我的家乡位于河南南部一个小山村,那里土地贫瘠,农活辛苦,日子过得十分拮据。
我家里兄弟姐妹四个,我排行老大。
父母文化程度不高,母亲是小学三年级辍学的,父亲则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好。
因为家里穷,我从小也没指望自己能走出大山,能吃饱穿暖已经是最大的盼头。
但命运有时会开个玩笑。
我天生爱学习,小时候家里没有电,我就点着煤油灯看书。
有时候母亲心疼那点煤油钱,便会抱怨我:“明明,别看了,费油!能吃饱饭就不错了,看书有什么用?”
但我倔得很,母亲一边骂我,一边却还是会给我点灯。
村里人都说我聪明,上小学的时候,老师经常夸我写的字漂亮,算术题也总是全对。
我初中毕业考上了县里的重点高中,这在村里可是头一份。
父亲虽然嘴上不说,但我知道他心里自豪。
可读高中要花钱,学费、书本费、生活费样样不缺,我家根本负担不起。
为了让我继续读书,父母把家里仅有的一头猪卖了,母亲还去给人洗衣服,干苦活,挣点零散钱。
我从小就懂事,知道家里过得不容易,所以学习特别用功。
高三那年,我拼了命地学,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考上大学,改变命运!
终于,我如愿以偿,成为村里第一个考上大学的人。
我拿着录取通知书跑回家时,父亲沉默了很久,母亲却哭了,她说:“明明,你真争气!”可接下来,家里的气氛却变得沉重起来。学费成了压在全家人头上的石头,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办。
父亲决定去借钱。我们家虽然穷,但亲戚却不少,爷爷和叔叔就在村子里。他们家比我们条件好些,虽然算不上富裕,但至少吃穿不愁。父亲先去找了爷爷。
爷爷今年七十多岁,身体还算硬朗。
他听说我要去上大学,脸上露出了一丝不快:“考大学当然是好事,可家里情况你们不是不知道吗?要是明明考出来有好工作,那还好说,可万一……”
爷爷的话没有说完,但我听懂了。
他是担心我读书读出了钱,万一没出息,家里这笔债就要白担了。
父亲低声说:“爹,明明是咱家第一个大学生,这可是咱李家的光荣啊!”
爷爷叹了口气,摆摆手:“家里没钱,实在没钱。”父亲还想说什么,爷爷却径直进了屋,把门关上了。我站在院子里,又羞又气,眼泪差点掉下来。
没办法,父亲又去找了叔叔。
叔叔是村里的木匠,在外面接活,日子过得比我们宽裕些。
我想着,叔叔应该会帮我们。
可没想到,叔叔听完后,皱着眉头说:“哥,咱都是穷苦人家,日子也难啊。再说,明明是你儿子,读书的事不该我们操心吧?”
父亲脸一红,咬着牙说:“老三,我不是让你白拿钱,过两年等明明毕业了,咱一定还你!”
叔叔摇摇头:“哥,你也别为难我了。再说了,村里哪个大学生有出息?你看看隔壁村的那个,大学毕业了还不照样回来种地?”
父亲再也没说话,拉着我默默回了家。
回到家,母亲一边抹眼泪,一边骂道:“咱这么苦,养了这么大,关键时候一个人都靠不上!”我心里也是一阵阵地难受,但却无能为力。
就在我们一家人一筹莫展的时候,邻居刘大爷来了。
他今年六十多岁,儿子早年去外地打工,常年不在家,家里就他和老伴两个人。
刘大爷平时最疼我,知道我考上大学的事后,他笑呵呵地对我说:“明明,争气啊!咱村里第一个大学生,了不起!”
可他没想到,我们因为学费愁得睡不着觉。
那天晚上,刘大爷拄着拐杖来了。
他手里提着一个布包,走进屋就递给我父亲:“老李,这是五百块钱,你拿去给明明上学用吧!”
父亲愣住了,连连摆手:“大哥,这怎么行?你自己日子也不好过,怎么能让你拿钱呢?”
可刘大爷却说:“别废话,明明是好孩子,咱不能让他因为没钱上不成学!再说了,这钱是我攒的,平时也用不上,拿去吧。”
母亲也急了:“刘大哥,这不合适啊!我们怎么能要你的钱?”刘大爷却摆摆手:“孩子读书的事,比啥都重要!等明明有出息了,咱再说还钱的事,不急!”他把布包往桌上一放,拄着拐杖走了。
我看着桌上的钱,眼泪一下子就掉下来了。从小到大,我第一次觉得,真正的亲人,不一定是血亲,而是那些愿意在你困难时伸手帮你的人。
有了刘大爷的五百块钱,加上母亲去镇上给人洗衣服挣的几十块,父亲又硬着头皮去找了几个老朋友,终于凑够了我的第一笔学费。那年九月,我踏上了去省城的火车,带着全家人的期盼,也带着刘大爷的那份恩情。
大学四年,我拼命学习,拿了三年的奖学金,课余时间还去兼职。
毕业后,我留在了省城,找了一份不错的工作。
工作第一年,我就攒了两千块,春节回家时,提着钱去看刘大爷。
可刘大爷却怎么都不肯收:“明明,你有出息了,这是咱村的光荣!钱的事,你别记挂了,拿去给你爸妈补贴家用吧。”
我拗只好把钱偷偷塞在他炕头的枕头下。
后来,我结了婚,在省城买了房,把父母接了过去。刘大爷却始终不肯离开村子,他说:“我这把老骨头,去哪儿都不自在,就守着这块地吧。”过年过节,我总会带着妻子孩子回去看他,陪他聊聊天,听他讲过去的故事。
如今,刘大爷已经不在了。他走的那一天,我从省城赶回去,跪在他的灵前磕了三个头。我告诉他:“大爷,我从来没有忘记您的恩情。我会教我的孩子,做人就要像您一样,心里有爱,有情义。”
每次想起刘大爷,我都会感慨,人生路上,雪中送炭的,往往不是最亲近的人,而是那些心怀善意的人。爷爷和叔叔的拒绝我早已看淡,刘大爷的恩情却始终铭刻在心。我想,这就是人生的滋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