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了解到,在2024年开展的黑鹳种群数量同步调查中,该保护区内监测到黑鹳675只,为单次监测历史最高记录。
黑鹳因数量稀少,素有“鸟中大熊猫”之称。黑河湿地作为全球候鸟迁徙重要通道中亚通道的中转站和停歇地,保有国内较大数量的黑鹳繁殖种群和迁徙停留种群,甘肃张掖境内种群数量基本为400至500只。
这是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拍摄的黑鹳(资料照片)。
近年来,张掖市通过规范自然保护地管理、实施生态系统修复等措施,不断促进黑鹳栖息地生态改善。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万开明认为,黑鹳数量的增加,反映出近年来保护区生态环境向好的趋势和野生动物保护取得的成效。
2021年起,为更好了解黑鹳繁殖、迁徙规律,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启动黑鹳系统监测工作。经过4年野外调查和监测,工作人员获取了黑鹳研究大量第一手资料,共拍摄调查照片万余张,形成文字记录33万多字。
监测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监测区域共发现黑鹳巢址82处,其中繁殖巢32处,4年共繁殖黑鹳100只,成活82只。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姚克喜表示,与20世纪90年代保护区成立之初的监测情况对比,黑鹳种群已形成以张掖市高台县正义峡为基点,呈扇形向周边县区扩散的态势。
此外,2022年启动的黑鹳环志监测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截至目前,已有15只黑鹳安装了卫星定位跟踪器。监测人员正与相关科研机构开展合作,深化对监测资料的分析研究,以期对黑鹳种群实施更为科学的保护。(记者何问、王博)
责任编辑:车丹清
来源: 新华社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