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作家出版社,发现更多文学好书
《理想国》
杨 遥 著
作家出版社
杨遥是 70 后代表性作家,出版过多部长篇小说和中短篇小说集,也是当下文学评论界比较关注的作家。 读《理想国》,突出的感受有两点:一是小说对小人物的关注和塑造,二是小说的文学性。对小人物的塑造并不新奇,文学本质上就是在写普通人,这一观念甚至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比如彼得堡的作家们,像普希金、莱蒙托夫、果戈里、契诃夫等,他们创造的“多余人”就是典型的例子。在现代中国,这个现象也成为一种传统。但杨遥的小人物更小,他们小得像一粒尘埃,如果不是杨遥的发现,这些小人物可能永远不会被看到,更不会被书写。比如《黑色伞》中的蔚仙儿,一个涉世未深、在贫困的生活中一尘未染的小女孩,她对世界充满了好奇。蔚仙儿身处的乡村,现代文明之光还没有照进。那个修伞人是一个“异质性”的力量,他进入乡村,在最细微处显示了现代的文明,他的话语方式、对水资源的珍惜,让蔚仙儿看到也感受到了另外一个世界。于是,蔚仙儿在情感上和这个修伞人建立了联系。“蔚仙儿希望听到那怪腔怪调的‘修伞哩,有伞修吗’的南方口音”,“从那之后,下雨时蔚仙儿再没有披过蛇皮袋子”,从这时开始,蔚仙儿已经站在了现代文明一边。现代文明进入偏远的乡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玉米棒堵住流淌的水,在村里也曾掀起波澜,一秋父亲等村民的抱怨和议论是对现代文明的某种对峙或拒绝接受。“伞”和“蛇皮袋子”作为避雨的工具,也是一种隐喻。
小说的文学性,主要体现在另一条线索上,就是乡村的教育。学生们去了教室,发现自己放在教室里的圆珠笔的油珠都被削掉了。这件事情引得老师勃然大怒,同学们也议论纷纷,不知道谁会干这样的缺德事,整整一天时间,什么课也没上,专门查这件事,查到放学时还没有结果。学生开始焦虑不安。最后,老师使出了撒手锏,让同学们投票。大部分的纸条写着蔚仙儿的名字。这件事从另一个方面改变了蔚仙儿——从那之后,蔚仙儿变得沉默寡言。她不找其他同学玩,独自一人靠在大槐树上,默默地向远方凝望。
过年的时候,蔚仙儿在垃圾堆发现了一把伞,她不顾脚被扎伤,将这把伞带回了家。路上,蔚仙儿看见许多人家烟囱里冒着灰色、黑色的烟,先是听见有零星的鞭炮声响起,后来鞭炮声越来越密集,她仿佛看见爸爸坐在饭桌边,等她回家。伞是一个意象,一个符号。伞的号码是那位修伞人。看见了伞就如同看见了人。
小说将修伞人和那位乡村教师构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个对比中,一方面是蔚仙儿对现代文明的渴望,她对修伞人的怀念未著一字,但小说中流淌的情感使我们一览无余。另一方面,那位乡村教师恰好是修伞人的对立面,用虚假民主的愚蠢方式几乎毁掉了蔚仙儿,刚刚看到文明曙光的蔚仙儿瞬间回到了至暗时刻。
《黑色伞》意在表明,五四新文化运动过去百年之后,中国的“启蒙”似乎还远远没有完成。值得注意的是,杨遥是用一个短篇小说将这个严酷的事实揭示了出来。因此,《黑色伞》既是一曲文明的赞美诗,也是一部现实的批判书。而这一切又都是在充满文学性的表达中完成实现的。
《未来之路》的莫小戚、《炽热的血》中的赵青等,都是小人物,甚至是未成年的人物。在杨遥的笔下,我们看到了这些小人物成长的艰辛。杨遥是一个心怀大悲悯的作家。
新书推荐 | 《理想国》:用真诚的目光打量世界,不动声色表现个人和时代的痛感
杨遥:我希望成为契诃夫那样的作家
杨遥小说集《理想国》研讨会在京举行
2024年度不容错过的20种文学好书
有奖活动赢红包
↓↓↓点击图片进入活动入口↓↓↓
作家出版社推荐
往期回顾,点击关注
首个“人类非遗版”春节最好的伴手礼——冯骥才《过年书》火热出炉
央视开年大戏《驻站》创作揭秘:离不开文学的“母本”
新书推荐丨《我人生最开始的好朋友》:蔡崇达最新长篇小说,与万物交朋友
排版:邓 宁
编辑:刘 林
一审:刘岂凡
二审:刘 强
三审:颜 慧
作家出版社官方媒体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