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明天就是2月3日,农历的正月初六了。按照我国传统文化,这一天是女娲创世时创造“马”的日子,马有马到成功之意,象征着希望和好运,所以明天是一个祥瑞的好日子。除此,明天还是“送穷鬼”的日子,人们会在这一天打扫卫生,送走晦气、穷气和病气,以迎接好运、福气和财气进门。
按照民俗,明天还是二十四节气之首的立春,其中“立” 有开始之意,春则意味着温暖和生长,“立春” 标志着冬季的结束,天气会逐渐温暖起来,万物也开始萌发和生长,意味着新的一年季节循环正式开启。
今年的立春比较特殊,具体交节时间为2月3日22点10分13秒,从交节月份上看,落在了正月,相较于交接在腊月而言,属于“晚立春”;从交节日期上来看,落在了冬至后的第45天,也就是“五九”的最后的一天,俗称“春打五九尾”;从交节时间上,落在了晚上,根据民俗说法,属于“闭眼立春”。
俗话说“早立春暖烘烘,晚立春冻死牛”、“春打五九尾,农夫跑断腿”、“睁眼春收,闭眼春丢”,根据农谚,都显示今年春天会有倒春寒的情况发生,大家一定要做好提前防范。
立春是冬春季节的转换的关键节点,也是阴阳更迭的变化时期,这时整体气温是处于逐渐上升的趋势,气温、日照、降水等开始趋于上升或增多,但天气乍暖还寒,冷暖空气交替会非常的频繁,所以人们在穿衣上要格外注意, 不能过早地脱掉厚衣服,要根据天气变化随时增减衣物,以防感冒。与此同时,还要保证充足睡眠,适当进行运动,以增强体质。
明日就进入立春时节了,别管多忙,记得:1要忌,2不做,3要吃,别犯忌讳。
1要忌:忌不“躲春”
俗话说:“躲春避凶,有福无祸”,躲春的习俗由来已久,早在南朝齐、梁时期就已经广泛在民间流传。而之所以躲春是因为立春这一天新旧磁场交替,气场会非常混乱,在此期间就会滋长一些污秽不好的东西,当年“犯太岁”的人就需要躲避一下。
在我国传统民俗文化中,太岁被视为掌管一年吉凶的神,每年都有一个 “值年太岁”,立春这一天正是太岁轮值之时。与当年值年太岁相冲、相刑、相害或相破的生肖,被认为容易冲犯太岁,需要躲春以祈求平安顺利。 2025 年是乙巳蛇年,属蛇(值太岁)、属虎(冲太岁)、属猪(害太岁)、属猴(刑太岁)的人就可能需要躲春。
除此,弱有病、儿童与孕妇等人群体质相对较弱,在立春这个气场变化较大的时候,更容易受到影响,所以也需要躲春,以祈求身体健康、平安顺利。此外,年龄逢九的人,由于在民间有 “逢九必变”“逢九必衰” 的说法,也被建议躲春。
那如何躲春呢?具体来说,躲春的时间通常是在立春开始的前后一小时左右,今年就是在2月3日21点10到23点10分,这期间最好找个安静的房间,拉上窗帘,自己一个人待着,尽量别碰电子设备,也别让阳光、月光照到自己,避免和外界接触,特别是要躲开和自己生肖相冲的人。
2不出:不太晚出门
立春是冬春交替、阴阳转换的时刻,这一天磁场和气场通常会比较紊乱,特别是晚上的时候,而且今年立春交节在晚上十点,在这种环境下出门,可能容易招惹口舌是非,导致人际关系出现问题,或者使人在做事时出现差错,进而招来无妄之灾,影响一整年的运势。而且还会增加与太岁冲突的可能性,从而给自身带来不利影响,所以需要通过躲春来避免。
与此同时,立春后虽然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在晚上尤其是深夜,气温仍然较低,而且可能昼夜温差较大。太晚出门如果保暖措施不当,容易着凉受寒。夜晚属阴,人体的阳气在夜间相对较弱。立春时节,人体正处于从冬季向春季的过渡阶段,阳气开始逐渐生发,但还比较稚嫩。太晚出门可能会使人体过度接触外界的阴寒之气,导致阳气受损,影响身体健康,不利于身体适应季节的变化,容易引发感冒、咳嗽等疾病。
3要吃:吃萝卜
立春吃萝卜是 “咬春” 习俗的重要内容。“咬春” 一词有迎接春天、咬住春天的美好寓意,表达了人们对春天的期盼和对新一年美好生活的向往。萝卜作为一种常见且具有代表性的食材,被人们选中用于 “咬春”,通过咬萝卜这种行为,象征着对春天的迎接和对寒冬的告别,希望新的一年风调雨顺、生活顺遂。
立春时节,天气逐渐转暖,人体容易出现内热的情况。萝卜性凉,具有清热降火的功效,能够帮助人们清除体内的燥热,预防上火引起的各种不适症状,如咽喉肿痛、口干舌燥等,使身体保持清爽舒适。
明天就是立春节气了,今年恰逢正月初六,正是大部分的人拜别父母亲人,返工上班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