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五,又被称为“破五节”,是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旧时,正月的前几天有很多禁忌,比如不能动针线、不能扫地泼水、不能打碎东西等。正月初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破五节”,到了大年初五,这些禁忌皆可破,故而称此日为“破五”。

以前每到大年初五的早上,总会被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吵醒,长辈们就会说今天“破五”了,该放鞭炮了。

可能很多人不懂大年初五为何称为“破五”,也不清楚千百年传承下来的“老传统”有何说法和讲究,只知道在初五这天要放鞭炮、迎财神。



大年初五可以打破禁忌,并不代表这天百无禁忌,大年初五是民间“迎财神”的日子,因此理所当然有不少规矩和禁忌要特别注意,这可都是老一辈传下来的讲究,不可不知。

常听家中的长辈说:正月初五迎财神,记住老传统“1不拜、2不留、3不碰、4要做”,这里说的就是大年初五的忌讳和讲究,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赶紧了解一下,以助新年送穷迎财,接上好运!

关于“破五”这天还有哪些传统习俗和忌讳,按照老传统,总的来说可以归纳为忌1事,吃2样,做3事,初五到了记得这些讲究不会错,尊重老传统,新的一年财源滚滚,万事大吉。



大年初五的“破五”指的是什么?

关于“破五”的说法有很多种,众口不一,有三种说法是最被认可的:

1、据《封神榜》所写,姜子牙封神之后,就将背叛他的妻子封为了“穷神”,人们十分讨厌她,但姜子牙封她的时候,有一个条件就是“逢破即归”。于是,人们在初五这日“破”她,让她立刻回去,别给自己带来晦气和贫穷。

2、大年初五这天是所有禁忌破除之日,由于正月初一到初五是有很多禁忌的,比如不能说不吉利的话、不能打扫卫生、不能摔碎东西等,到了初五这天,这些禁忌就被解除了,人们可以稍作放松,不必有那么多忌讳。

3、这第三种“破五”是谐音“泼污”,指的是从大年三十除夕夜留存住的污水和垃圾都可以在初五这天全部泼掉、倒掉,清除干净。

以上是民间流传的关于“破五”的三种说法,但其宗旨均表示为“破除”的意思。



正月初五迎财神的来历

关于正月初五迎财神,有一个传说故事。



相传唐朝开元间,有位做小本生意的商贩叫王二狗。有一天,他因遇盗而财物尽失。在万般绝望之际,欲悬梁自尽。正在此时,面前出现一位老者,锦衣玉带,白脸长须,温文尔雅,左手“如意”,右手“元宝”,这位就是文财神财帛星君。

财神说:你是大富大贵之人,怎么能轻生呢?难道你不知道淄博一带出琉璃吗?说完放下一枚元宝便离去了。后来,王先生因售卖琉璃发了家。为了感念星君所赐,他改名王元宝。王元宝发迹之后,念念不忘财神爷,不仅在家里供奉财神爷,还建造了财帛星君庙四时供奉。每年正月初五这天,他都要早起到财帛星君庙上第一炷香。于是人们纷纷效仿,每到正月初五这一天,家家户户迎财神。

正月初五迎财神,是正月里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因此规矩和禁忌也特别多,稍有不慎就可能犯了忌讳触了“霉头”,尤其是“1不拜、2不留、3不碰、4要做”的忌讳您要知道!



1不拜:不拜年

传说农历初五是财神的生日,各家各户要开门喜迎财神。这天上门拜年意味着是去“抢财”的,而且还会给亲朋带来霉运,因此,初五是不能拜年的。此外,古人在正月初五有“赶五穷”的传统,将家里的霉运、晦气赶出去,串门的人则会将晦气带到自家来。



2不留:家中不留垃圾和污水

“破五”谐音“泼污”,意为打扫卫生、泼除污水、倒垃圾。老传统认为正月的前几天可以聚财,往外扔东西意味着“福气”就会被倒了。“破五”过后,这个禁忌就可以解除了。

正月初五,人们要将过年期间家中制造的垃圾清扫干净,谓之“送穷”,否则会带来穷困。将清扫房屋的垃圾送出门,寓意在新的一年里送出穷困迎来富裕。

按照老传统,破五这一天不宜做的事,否则本年内会破财,尤其有3件事,坚决不能碰。



3不碰:不梳头、不动土、不吃藕

正月初五不梳头。头发寓意一年的好财运从头开始,梳头发时会掉头发,老一辈认为,正月初五梳掉了头发是不吉利的。

正月初五忌讳动土,否则可能会有灾害发生。

正月初五不吃莲藕!老人说正月初五不能用莲藕入菜,这是因为莲藕有很多孔,意味着“漏财”,对新一年的财运不好!



4要做:迎财神、送五穷、放鞭炮、吃饺子

1、迎财神

迎财神的传统盛行于明清,至今仍流传不息。为图吉祥、财运亨通,人们通过各种方式迎接财神。财神又名五路神,所谓五路是东南西北中,意为条条大路、出门五路,皆可得财。

正月初五零时,家家户户便会打开门窗,点上蜡烛,燃放鞭炮,摆上羊头或者鲤鱼,恭恭敬敬迎接财神,渴望财神带来财运,保佑新的一年财运茂盛。

有些地方还有抢路头的民俗活动。虽然初五是财神诞辰,为争利市,先于初四子夜,人们准备好祭牲、糕果、香烛,鸣锣击鼓焚香恭敬财神,名曰“抢路头”,又称“接财神”。



2、送五穷

“送五穷”也是民间正月初五的一种传统活动,意为祭送穷神。“五穷”分别指“学穷、命穷、文穷、智穷、交穷。

家家户户“送穷”的方式各不相同,初五开始,新年禁忌破除,有的人家清早就开始清理垃圾,借机把“穷鬼”扫地出门。

有的地方送穷的活动要复杂一些,用纸剪出背着垃圾袋子的小人,称之“扫晴娘”,将其送出家门,谓为“送五穷”。



3、放鞭炮

初五放炮称“崩穷”,意味着把“晦气”、“穷气”从家中崩走。当时,人们放炮也颇有讲究,要用鞭炮从家里往外放,边放边往门外走,意为将不吉利的东西统统轰出去,离我们越远越好。



4、吃饺子

大年初五这天,很多地方的食俗是吃饺子,俗称“捏小人嘴”。包饺子时,要用手一下挨一下地沿着饺子边捏。此外,妇女们在这天还要找出几件旧衣服来拆,谓之“拆小人”,以避不祥。

在我们这儿,老理儿认为生活中的种种不顺皆因小人作祟,所以在正月初五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用刀剁饺子馅儿,称为“剁小人”,菜板要剁得叮咚响,让街坊四邻都听见,求得新一年不犯小人,大吉大利,顺顺当当!



大年初五忌串门

大年初五是不能串门、走亲访友的,这天出门人们害怕碰到穷神,被“穷气缠身”,所以就避而远之。人们都会把串亲戚的日程放在前几日,以免自己沾了晦气,带到亲戚家中,让亲戚觉得忌讳、不高兴。初五这天也不能搬家、乔迁,同样会给新的一年带来不吉利。



大年初五记得吃2种食物

1、饺子

饺子在北方几乎贯穿了整个春节,在大年初五这天,很多地方都要包饺子来吃,民俗中流传的是为了防止遭小人陷害,这天包饺子称为“捏小人嘴”,甚至有的妇女会在这天将破旧的衣服拆开,称为“拆小人”,能够避免霉运。包饺子时也极为讲究,饺子馅要亲手剁才行,最好剁的案板咚咚作响,吓走“穷鬼”,赶走一些不顺利的事情,馅剁碎了,也寓意“剁小人”,把不好的事情剁碎。

北方人还认为饺子的形状似元宝,在初五这天吃饺子也有招财进宝的美好寓意,因此捏饺子的时候不能捏破皮,不能露馅,每个褶子都要捏严实了,将馅兜好了,坏事都兜起来,元宝形的饺子下锅煮好吃完,就寓意着所有坏事都过去了,财运、好运就会来了。



在南方很多地方,大年初五也是要吃饺子的,但他们称饺子为“煮角”,头一天的晚上就会包好,等到第二天再煮,包饺子前要举着香火,围着调好的饺子馅转上几圈,代表把“五穷”已经赶到了饺子馅中,用用面皮包饺子煮熟后吃掉,和北方相似,都是为了赶走“霉运”,迎来好运和财运。



2、搅团

在西北一些地方,大年初五这天是不吃饺子,而是有吃搅团的习俗。据说搅团起源于陕西西祁(今陕西岐山县),传说诸葛亮在西祁屯兵时,久攻不下中原,可也不想就此放弃,士兵们闲来无事,就在当地发展了农业,充当军粮,当地吃面食多,士兵们吃厌烦了,为了缓解他们想家的情绪,诸葛亮就发明了搅团,不过那时还叫水围城。

搅团其实就是用面搅成的面糊,现也分为荞面搅团、洋芋搅团以及玉米搅团。搅团吃法多样,烩、炒、凉拌均可食用。初五吃搅团就寓意着把所有不如意的东西都用这种糨糊一样的食物粘住粘去,也有“糊穷坑”、“填穷坑”的意思。



正月初五,牢记“1不拜、2不留、3不碰、4要做”,财运滚滚来。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各地都有不同的春节风俗,除了以上提到的这些禁忌之外,有些地方有大年初五不能搬家、不能剃头、不能回娘家,像这种说法还有很多,欢迎您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说看还有哪些大年初五要注意的事情,让大家受益!正月初五“送五穷、迎财神”,向大家道一声“恭喜发财”,多财多福的兔年,愿大家兔年大吉,财源滚滚,好运连连!



园长幼师通服务平台为中国学龄前教育工作者提供专业资讯服务,致力于帮助托育园&幼儿园园长、教师专业化提升,为托育园&幼儿园提供专业服务的第三方服务平台。

*声明:本文大部分文字和图片均来自网络,由园长幼师通服务平台小编因教学和研究需要转载或选编的文章,重在分享优秀教育理念,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后台留言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