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先生今年39岁,正值壮年,在几个月前的体检中被查出舒张压达到了95mmHg,医生建议他去心血管内科复查。

但吴先生觉得自己的收缩压没超过,再加上身体没有其他不适,肯定不是高血压,懒得去进一步检查。

临床上像吴先生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主要人群是中青年人,这类人身上几乎没有任何的不适症状,多是在体检中无意发现。

对舒张压升高的态度大部分也和吴先生一样,觉得无伤大雅,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一、高压不高、低压高,是怎么回事?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正常情况下,收缩压应该低于120mmHg,舒张压应低于80mmHg,但有时候大家发现自己的收缩压不高(高压低于140mmHg),但舒张压高(低压超过90mmHg),这种“高压正常、低压高”的情况被称为单纯舒张期高血压,一般多见于35~49岁中青年人身上。

低压上升主要特征就是低压升高,高压可能为正常或轻度升高,脉压减少,一般为轻度高血压。该症起病较为隐匿,只有少部分患者因头晕、头痛等症状就诊发现高血压,大部分患者是在体检中无意发现,超重/肥胖、代谢异常的人群身上出现的比例较高。



为什么会出现高压不高,低压高的情况呢?

一是动脉弹性较好,心脏收缩期会储存较多能量,所以舒张期的血压会上升;

二是因肥胖、酗酒、运动量少、睡眠不足、精神压力过大等因素导致外周血管阻力变大,让心脏在收缩期时血液输送到全身的量减少,到了舒张期时血管内仍然有较多血液,会导致舒张压上升;

三是长期因为精神压力大、抽烟酗酒、运动量少等因素导致心率加快,每2次心跳间隔的时间越短,心脏舒张时在动脉内滞留的血液就越多,会导致低压上升。



长期低压高对心脑血管以及肾脏的损害同样不可小觑。

血管病变:长期处于高血压状态下,会让血管壁持续受到冲击,很容易导致内膜损伤,加速动脉硬化的发展进程。而动脉硬化会导致血管狭窄、硬化,让血液正常流动受到影响,时间长了还可能增加心梗、脑梗的发生率。

另外,低压过高往往还会影响视网膜小动脉,导致血管痉挛、硬化,影响视力。



心脏负担加重:长期低压过高,心脏在舒张期需要承受较大的压力来推动血液流向全身。时间长了之后,会让心脏肌肉逐渐增厚、体积变大,引起心脏肥大。

初期会表现为轻微心悸、胸闷,持续发展下去很可能会发生严重的心力衰竭。

肾脏损害:高血压会严重影响肾脏健康,长期低压过高会引起肾脏小动脉硬化,让肾脏的血液循环受影响,引起肾功能损害。

早期可能表现为蛋白尿、血尿等症,后期可能会演变成尿毒症。



二、单纯性的舒张压升高,做好5点生活干预即可

单纯性低压升高说明大动脉的弹性正常没有发生硬化,在这个时候及时进行干预,有望可以逆转高血压状态,一些患者甚至可以通过生活调理恢复正常。

想要分辨引起低压上升的原因,可以通过心率来判断,一般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的人静息心率会>80次/分钟,这是低压异常升高最为常见的原因;心率不快则可能是肾素分泌过多所致,肥胖也会让低压水平异常上升。



1、健康饮食

饮食上要注意减少盐分、脂肪以及糖分的摄入,每日盐分控制在3~5g、食用油<25g、添加糖每日摄入<50g。可适当多吃粗杂粮、蔬菜,水果摄入量也需要控制在每日250g以内。

2、坚持运动

日常建议适当进行体育活动,如慢跑、游泳、骑车等,注意运动要循序渐进进行,每日进行30~60分钟,每周3~5次。



3、控制体重

肥胖的人多伴有交感神经兴奋问题,很容易引起低压上升,这类人群一定要尽早控制体重,男女性腰围要控制在<90/85cm。

4、戒烟限酒

吸烟和饮酒都会损伤血管健康,长期吸烟饮酒很容易会诱发血压上升,尤其是本身已经有血压上升问题的人,更要注意避开烟酒。

5、减轻压力

长期处于情绪紧张的状态下,会导致全身神经紧绷,很容易引起血压上升。日常要学会放松心情,让身心处于相对平和的状态下,对降压也有好处。



三、低压长期超过这个数,尽早进行药物干预

舒张压>90mmHg时是否需要吃药,主要取决于是否有并发症、持续时间长短,如若长期血压过高且伴有心脑肾损害,一定要尽早服用药物。

相关指南建议中青年高血压群体服用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药物以及抑制交感活性的β受体阻滞剂,这两种药物为临床上降压起始以及维持治疗的首选药物。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刘健刊文指出,如若单纯舒张压上升且伴有心率加快、焦虑、精神压力大等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可以服用可降低心率、降低心脏收缩力以及抑制交感神经兴奋的比索洛尔、美托洛尔等β受体阻滞剂药物;

如果还有肥胖、代谢紊乱等问题,则可以选择普利类、沙坦类降压药降压

在服药的同时也别忘了生活调理,包括减轻体重、健康饮食、积极运动等。



低压过高同样会给健康带来不良的影响,对此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去医院咨询医生建议,积极进行干预。

参考资料:
[1] 《为啥你血压的高压正常、低压高?》. 艺语心健康 2024年04月26日
[2] 《“只有低压高,要不要治疗?”》. 哈医大四院临床药学 2024年01月04日
[3] 《三十多岁确诊了高血压,高压不高低压高,降压药物怎么选?》. 褚药师说药 2024年12月30日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