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广电独家」犹苒苒
《2025中国非遗春节联欢晚会》以非遗为核心、以春节为背景,立足文化湾区,打破传统非遗展示的碎片化模式,构建起完整且富有深度的中国非遗春晚全新范式。
当非遗晚会遇上首个非遗版春节,这场文化盛宴的“非遗味儿”愈发浓郁,中国非遗春晚的舞台也为这个春节赋予了独特的意义。
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晚会的意义不仅在于呈现一场精彩的演出,更在于探索非遗传承与创新的新路径。《2025中国非遗春节联欢晚会》由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广东广播电视台联合主办,实现春节文化与非遗传承的精妙融合。
一直以来,广东卫视积极投身文化“两创”,深入发掘“中国非遗”之美,生动讲述“非遗中国”的故事。 此次,担纲中国非遗春晚主创的 广东卫视黄敏丽团队 ,依托44项世界级非遗、1500余项国家级非遗,驱动创新的引擎,让晚会展现独特的魅力与价值。
▍ 凸显青春表达,彰显中国非遗春晚独特魅力
“这次晚会就是要打破大家对非遗固有的厚重印象!”《2025中国非遗春节联欢晚会》总导演、广东广播电视台首席导演黄敏丽的这一创作理念正是晚会内核表达的方向。
以“非遗正青春”为主题,晚会一方面邀请流量明星助力非遗传承、晚会破圈,如黄子弘凡表演《露白》、刘宇演绎《漠》,全方位展现充满青春活力的非遗。
另一方面展现非遗的代代传承,如武术有众多孩童学习展示、侗族大歌有85后年轻传人、“唐本俑”汉服手工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汤圆姐姐”敖珞珈等,激发了年轻一代对非遗的参与热情,让非遗在年轻人中生根发芽。
同时,晚会在节目内容与表演形式上不断推陈出新,通过巧妙的创意编排实现非遗与时代元素的深度交融。一方面,积极探索跨界融合模式,将非遗技艺与现代艺术形式有机结合,碰撞出全新的艺术火花;另一方面,精心策划国家级非遗联动,让来自不同地域的非遗项目在舞台上携手、混搭,展现非遗的多元魅力与深厚底蕴。
比如,龚琳娜将苏州评弹与木偶戏结合演绎《十二粉蝶》、京剧名家王珮瑜联袂汪氏皮影带来《空城计》、金润吉融合朝鲜族民歌等不同音乐元素演唱《阿里郎》……这些创新尝试让非遗以新颖、更具时尚和现代感的形式展现,让网友们感慨“千年非遗们正是‘闯’的年纪”。
通过青春化的表达与创新性的融合,《2025中国非遗春节联欢晚会》成功打破了非遗“厚重”“古老”的刻板印象,展现了非遗在新时代的活力与魅力。这是让千年非遗在新时代活起来、火起来的重要举措,为非遗的传承注入了新鲜血液,为未来的文化传播提供了新的思路。
▍立足文化湾区,打造中国非遗春晚创新范式
首个“世界非遗版春节”为非遗与春节的深度融合提供了绝佳契机。《2025中国非遗春节联欢晚会》紧紧抓住这一机遇,以非遗为核心、以春节为背景,立足文化湾区,打破传统非遗展示的碎片化模式,构建起完整且富有深度的中国非遗春晚全新范式。这一创新不仅展现了非遗的多样性,也为文化湾区的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基于对非遗多元性的深刻理解,晚会精心挑选了来自全国不同领域的非遗项目进行全景展示,同时注重凸显地域特色。傣族舞、瑶族长鼓舞、东北二人转、侗族大歌、惠东渔歌、咏春武术等表演,还有瓷乐演奏及各种民乐乐器展示等,既汇集了湾区特色,也荟萃全国精髓的节目,使非遗叙事更具丰富性。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中国非遗春晚选址广东,晚会让历史悠久的非遗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开放之地焕发出新的光彩。晚会着重融入岭南元素与湾区特色,为非遗叙事增添了丰富内涵,这成为晚会的一大核心亮点。如展现英歌舞的《一身正气》、展现惠东渔歌的《惠东渔歌》等节目登上了晚会的舞台,让观众大饱眼福、耳福。
节目还特设致敬环节,邀请了“吉州窑陶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刘品三、“湘绣”代表性传承人江再红、“南京金箔锻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王必生等来自全国各地的10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登台,现场展示作品,讲述背后文化故事,呈现非遗传承人的匠心坚守,令观众动容。
而在这一过程中,主持人也适时介绍并与非遗传承人互动交流,将非遗项目背后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和文化意义详细阐述——这些都形成了舞台表演与文化讲解相结合的创新展示模式。
在文化多元融合的当下,以文化湾区为依托构建中国非遗春晚全新范式,将非遗与舞台艺术有机结合,观众在欣赏节目、获得娱乐的同时,还能深入了解非遗的内涵、历史与技艺。这种模式不仅为中国非遗春晚的内容呈现和叙事方式提供了新方向,也让非遗以更鲜活的方式传承。
▍ 多方位突破定式,赋能非遗全新活力
在完成文化叙事构建和青春表达呈现后,《2025中国非遗春节联欢晚会》着眼于非遗传承的长远发展,从多个维度突破传统定式进行创意化的艺术创作,作为对非遗传承创新的深度探索,在舞台内外为非遗行业注入全新活力,助力非遗传承。
比如,导演组为晚会外出采风,深度挖掘非遗资源,拍摄了很多素材,创新非遗传播载体。艺人李振宁助力侗族大歌、零零后武僧传承武术、年轻少年传承醒狮、青年先锋纸艺艺术家传承剪纸和创新剪纸等,都被收录进《非遗正青春》短片,将最真实、最动人的非遗风采展现给观众,也呈现出非遗的时代新活力。
晚会借助前沿数字化手段勾勒非遗新光彩,构建了沉浸式的非遗体验场景,让观众仿若置身非遗创作现场;设置了展示摊位和互动体验区,让观众既能欣赏非遗作品,又能参与制作手工艺品,感受非遗技艺的精妙;全媒体矩阵传播和丰富的互动环节,如弹幕分享、知识问答、投票等,这一系列创意设计与科技融合相辅相成,从线下到线上,借助媒体融合,通过跨屏互动形式,打破了传播的时空限制,全方位增强了观众与非遗的互动,让传统非遗更立体化、视觉化、情感化,吸引了广泛的受众关注非遗,极大地拓宽了非遗传播的边界。
此外,晚会积极与地方政府合作,通过推荐传承人、拍摄短片、设置展示互动等方式呈现地方非遗元素,推动非遗广泛传播,改变了以往观众与非遗的疏离感,为非遗传承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创”出文化新意,“融”出非遗精彩。《2025中国非遗春节联欢晚会》的创新实践,从文化叙事、青春表达到多方位突破定式,形成了一个紧密相连的有机整体,不仅丰富了春节的文化表达,更让春节非遗得以生动呈现,成为传承春节文化的核心纽带,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非遗的独特魅力。它也为其他春节主题活动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引领行业更加注重春节文化的深度挖掘与传承,让春节这一传统节日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来源:广电独家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