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日,徐克的新片《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在舆论场掀起波澜,争议不断。豆瓣上一星评价扎堆,官方甚至至今不敢开启评分榜,相较于同期电影铺天盖地的宣传软文,这部影片显得有些落寞。
我观影后,心情复杂,实在难言推荐。
不过,影片中的郭靖形象,却意外勾起我对当下中国高科技发展之路的诸多思索。
近期,同样成为焦点的就是DeepSeek了,赞誉与争议齐飞。
一方面,有人指出它疑似“拼凑之作”,模型底子源自Meta开源的Llama2,训练数据大量掺杂GitHub开源代码,不过是修修改改、换个名号;还有质疑其提纯ChatGPT成果,从OpenAI“池子里钓鱼”,引得OpenAI与白宫携手护技术,严防“失窃”。
这种撕裂感令人想起2019年的华为,彼时“鸿蒙系统将颠覆安卓”的豪言犹在耳畔,三年后却不得不接受芯片断供的凛冬。
如今DeepSeek的境遇何其相似:意大利应用商店的下架通知与美国商务部的调查函件,让每个关注者都嗅到熟悉的气息。
这些氛围的背后,藏着一个令人心酸的追问:为何中国每有创新,总有声音斥其为抄袭、造假?
这或许要从一些“旧账”说起。
曾震惊全国的“汉芯”骗局,骗取国家巨额经费,最后沦为磨掉他人CPU标签的闹剧,在民族创新史上烙下难以愈合的伤疤,徒留笑柄。
后来,各地招商引资建芯片厂时,一帮骗子也趁虚而入,卷走大量资金。
再后来,国产软件替代工程搞了多年、耗费颇多,却在美国“卡脖子”时破绽百出,某厂商套壳安卓的黑历史更是常被人诟病。
发展科技、推动国产替代本是正道,但过度吹嘘就易出问题。
就拿5G来说,往昔大力鼓吹,投入海量资金与政策扶持,可从消费者实际体验看,几年过去,除了话费显著增加,5G带来的体验提升微乎其微。
对于我本人来说,我是直接关了5G信号,一来怕流量“偷跑”致话费飙升,二来开5G后手机耗电太快。
新能源、光伏领域亦是如此,产能过剩已成多地“心病”,产业链叫苦不迭。
如今,媒体将DeepSeek捧上神坛,诸如“让英伟达一夜损失几百亿”“终结美国垄断”“吊打ChatGPT”等溢美之词不绝于耳。
对此,我却心生隐忧。
相似剧情在2019年前的华为身上就已上演,荣耀无奈分家,华为手机因芯片受限,市场份额骤降,陷入漫长寒冬。
有媒体曾问华为公关,“当下最需何种舆论?”,答曰:“期望支持,又怕过度宣传,以免再惹美国『关注』”。
如今DeepSeek面临同样困境,若名不副实,打脸者众,毕竟国家为其背书;即便真有实力,过度吹嘘也会引美国封杀破坏,近期境外IP频繁攻击、软件多次宕机便是例证,美国部分机构和企业已磨刀霍霍,准备调查。
反观《射雕》中的郭靖,这位“侠之大者”,虽天资不及石破天,机遇不如张无忌,出身不比段誉,却以人品贵重、心胸宽广著称。学降龙十八掌时,他坚守对黄蓉的情义,宁可放弃学艺,也不违背本心;面对洪七公危难时的“授艺”,他又坚守道义,不愿乘人之危,终获倾囊相授。功成名就后,他也不似“星宿老仙”那般招摇,非万不得已绝不逞强,更不四处宣扬自己的侠义之举。
与之对比,欧阳克则是另一副模样。外表玉树临风,内里却外强中干,喜好包装吹嘘,啥武功都想涉猎,却样样不精,一遇高手便露怯,只能靠欧阳锋救场。
这种对照在当代科技界愈发清晰:某厂商三年推出八代旗舰芯片,参数年年“吊打”竞品,实测表现却屡现“火龙”;而华为海思蛰伏十二年才让麒麟芯片真正比肩高通。
郭靖的武学进阶揭示着创新者的修行之路。初入江湖时夜观星象苦练内功,对应着基础研究的寂寞长跑;面对欧阳锋毒掌时的“亢龙有悔”,隐喻着技术突围时的战略定力;守卫襄阳时化繁为简的掌法精义,则暗合产业落地的价值回归。
这种创新伦理在硅谷奇才克里斯托夫·诺兰身上得到印证。这位拒绝使用智能手机的AI科学家,坚持用最原始的代码矩阵训练神经网络,其团队研发的AlphaFold耗时五年才破解蛋白质折叠之谜。相比之下,某些宣称“三个月赶超ChatGPT”的团队,倒像是带着科研KPI闯江湖的裘千丈。
在科技发展的漫漫长路上,我们当以郭靖为楷模,秉持坚韧、踏实之风。客观认知自身优劣,一步一个脚印,不被弯道超车的浮躁心态裹挟,不稍有成绩就沾沾自喜、四处宣扬。
毕竟,科技发展之路,道阻且长,唯有稳扎稳打,像郭靖那般修炼“武功”,才能在全球科技江湖中闯出属于中国的一片天地,真正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而非沦为欧阳克式的“花架子”,在虚荣与浮夸中迷失方向,错失发展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