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2 月 2 日,农历蛇年正月初五,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娘娘坝镇的李子园柳林村,一场盛大而热闹的社火表演精彩上演。这一天,对于当地的村民们来说,是充满欢乐与期待的时刻。
清晨,天色还未完全大亮,被当地亲切称为“长腿子”的社火队就已经开始了总动员。村民们们精神抖擞,满心欢喜地为即将开始的表演做着最后的准备。
中午12时许,社火表演正式拉开帷幕。人们兴高采烈地耍社火,那矫健的身姿和娴熟的动作,展现出无尽的活力。踩高跷的表演者们技艺高超,他们高高地立在木棍上,如履平地,令人惊叹不已。
扭秧歌的队伍则是热情奔放,那欢快的步伐和灵动的身姿,仿佛将大地都唤醒了。平日里寂静的乡村,此刻充满了生气,到处喜气洋洋,锣鼓声震耳欲聋,响彻云霄。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真挚而灿烂的笑意,那是发自内心的喜悦。
在尽情的舞动中,人们表达了在新的一年里生活幸福、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祥和心意。祥龙在空中翻腾,仿佛在献瑞,展现出勃勃的生机与活力,也象征着龙马精神,勇往直前。
这热闹非凡的气氛,饱含着大家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希冀,让人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和期待。
天水社火秧歌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它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和情感,是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据相关资料记载,其起源可以追溯到久远的古代,经过岁月的洗礼和传承,至今依然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在每年春节期间,总会有一些满怀热情的民众自发组织社火秧歌的表演节目,然后不辞辛劳地到各个村庄进行表演。
表演形式丰富多样,令人目不暇接。太平鼓那雄浑有力的鼓声,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舞龙舞狮的精彩表演,活灵活现,让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划旱船的演员们诙谐有趣,引得观众笑声不断;踩高跷的惊险刺激,让人捏一把汗;铁芯子的精巧别致,令人赞叹不已;打铁花的绚烂夺目,如梦幻之景;耍腰鼓的豪迈奔放,充满了力量。
人们通过这丰富多彩的社火秧歌表演,传递着对美好日子的深深祝愿和真挚祝福,也让这古老的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来源:天之水网
声明:图文视频来自网络,旨在传递正能量。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本平台予以删除。
编审|赵安生|责编|胡榕|编辑|紫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