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作为中国最具标志性的文化现象之一,承载着多重社会意义与时代变迁的印记,从建构集体记忆的文化仪式,到主流舆论的政治叙事;从社会镜像的价值导向,到现象级IP的共鸣与共情,构建起从古到今、传统与现代、经典与时尚的文化脉络。
其中,始于1986年的北京广播电视台春晚,历经近40年的持续创新和培育,已经成长为饱含丰富文化内涵、深厚城市底蕴、持续创新的人文叙事体系的参天大树并成为北京乃至于全国的重要文化符号


理论逻辑来讲,北京台春晚是一种文化现象,既是蕴含中国美学与智慧的融合载体,更是兼具北京韵味、中国精神、时代魅力活力标识的人文雅集。

而于1月29日大年初一播出的《2025年北京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亦是典型案例,以首都独有的人文气质,深度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在力量,在浓郁的京韵京味中彰显出独特的文化魅力和时代精神,不仅是一场文化盛宴,更是一次科技与传统的完美融合,连续十二年蝉联省级媒体春晚传播力核心数据第一


自1月4日官宣后,2025年北京台春晚全网传播量304亿+;全网阅读量179亿+;微博平台主话题阅读量137亿+;全网视频播放量59亿+;全网热搜1824个,其中微博、抖音、快手核心平台热搜1521个;海外传播量触达用户8.2亿+。 播出当晚,蝉联CSM35城省级卫视同时段收视第一,十二连冠;全时长281分钟收视全面第一,主节目时长138分钟收视遥遥领先;全网热度同时段省级卫视第一,爱优腾长视频平台同时段春晚直播、点播热度第一。观众一边看电视,一边在手机上留言点赞:北京台春晚“蛇”么都好!这条评论在节目播出期间被顶上热搜,持续了一整晚。

(一)

北京台春晚浓郁的人文气息,凝聚起深刻、丰富的人文价值和情感,成就了独有的文化现象。

人文视角来看,“春晚”既是一场艺术盛宴,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者和弘扬者,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北京台春晚在多元文化的建构中,形成了审美追求的独特表达、文化基因的独特身份,创造了共同的区域文化和审美传播认同

比如,2025年北京台春晚无论是歌舞节目或是语言类节目,不做文化元素的无效堆积,而是通过回望城市文脉讲述北京故事,开拓“文化+”的跨界探索,让晚会的文化属性更具时尚感、年轻态气质。

当晚会开篇就以嘉宾一起包饺子、煮饺子、吃饺子的画面呈现,春节文化气息扑面而来,此时此刻,“饺子”这一跨越时空的美食文化符号,再次彰显了中国人在春节期间对于家庭与团圆的独特情感。

而当赵雅芝、叶童、陈美琪等演绎的《千年等一回》旋律响起,配以1992年《新白娘子传奇》的经典画面,再度触动观众对中国传统故事的记忆深处;小品《蛇来运转》则将“生肖蛇”与《白蛇传》的经典元素交织,以借古喻今的方式展现女性在爱情与事业间的抉择,以及追求自我实现的坚定与勇气。

有对传统故事的全新演绎,就有对优秀文化的创新表达。比如,“北京榜样”马龙推介了首都博物馆唐代石刻十二辰蛇像,天津博物馆清代张明山制白蛇传彩塑,和河北省定州博物馆东汉透雕神仙故事玉座屏,成就了三地“蛇”文物首次汇聚春晚舞台的一段佳话《蟠虺舞》以商周青铜器上常见的蟠虺纹为灵感源泉,将古老文化元素与现代舞蹈艺术进行大胆融合,把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不论是歌舞节目《跟着感觉走》中的国际顶级服装品牌大秀,还是民族特色节目《千里有情缘》中的少数民族服饰大秀,都彰显了北京作为时尚之都和文化之都的动人魅力

AIGC短片《生肖今晚要换班》通过AI技术让金代铜坐龙与唐代十二辰蛇像“开口说话”,用数字拟人化叙事讲述生肖文化的历史脉络。由国内领先的10家科技公司的17款人工智能机器人参演的小品剧《爱,微笑和机器人》,和总台春晚上的机器人舞蹈节目《秧BOT》隔天呼应,有如一对CP,一个让机器人跳舞,一个通过生动的情节和幽默的表演,传递出“智能向善”的理念,彰显了北京在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和创新精神。

何冰、韩童生带来的相声《诗歌与生活》将古典诗词融入现代生活,以诗词诠释当代人的精神状态;小品《梦中那片海》中,众笑星为北京600公里骑行道打Call,彰显了北京的城市发展,又折射出当代人与城市的和谐之美。节目中,北京台主持人为三线建设基建工程兵、国旗护卫队战士、烈士家属、消防员、交警等各行各业人送去新年饺子,表达这座城市对他们的祝福与感恩,呈现了北京的温暖与热情。栾留伟烈士的妻子薛巧艳,95后退伍军人、捐献骨髓救人的外卖小哥刘壮等“北京榜样”也来到现场,感受北京浓浓的人情味儿……



如此种种,可以看到,北京台春晚凸显出对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传承和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北京的历史变迁与时代语境紧密相连,正是在这近40年的迭代创新与传承中,北京台春晚成为对优秀传统文化和精神的具象呈现,不仅是中华民族共享的精神文化“年夜饭”,更是重要社会文化符号,起到传递与传承的作用。

北京台春晚以深刻、丰富的人文价值和情感创新编排节目,以继承和发扬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的生动实践,成为贯穿于北京文化性格、精神气质的重要载体,从而建构起彰显北京人文精神的重要阵地和文化标志。

这儿,就是北京台春晚的人文精神实质,亦是独有的文化现象。

(二)

北京台春晚的仪式感,已然成为北京城市文化记忆中的群体符号,由此成就了创新式的城市叙事现象。

北京城市文化精神中,既有唯美细腻的一面,也有求真务实的一面;既有平民主义底色,也有精英主义内涵,构成了北京独有的深厚且多元的地域文化,并成为城市发展的动力因素和创意因素,彰显了美学与智慧的融合之美。

北京台春晚在构建城市叙事体系上,紧紧围绕鲜明的时代特征,并注重在润物无声中传递首都的城市精神和品格,从而增强观众个体对北京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

2025年北京台春晚中,首次实现京津冀联合录制,并在春晚舞台尽展各自特有的城市文化内涵,将会在很多长时间内成为春晚创制的重要创新之举;而三地演艺嘉宾关晓彤、胡先煦、王宝强表演的歌舞《回家过年》,创新性地把京剧、曲艺、杂技等三地标志性的文艺形式巧妙融入;三地相声演员合作表演相声《减肥,包瘦的》不仅为观众带来了欢乐,更传递了健康生活的理念;三地主持人联袂献唱《雨燕回正阳》,以雨燕的迁徙之旅为线索,将三地的文化精髓与深厚情谊紧密相连……如此种种,让京津冀的协同发展战略在各类节目的阐释中得到不断深化和深入人心


另外,饺子馆、小院、超市、照相馆、花店和商业街等颇具烟火气息的市井元素,被巧妙地结合进了晚会的舞美设计中,甚至在舞台现场垒起大灶支起锅,带领演员和观众真包真煮真吃,热气腾腾的饺子刚出锅,香气扑鼻而来,映照百姓“蒸蒸日上”的好生活。


谈及此,必须要说2025北京台春晚在建构舞台艺术方面下足了功夫,才能确保上述构想变成现实。其中,中心舞台区由八组数控升降机组成,俯瞰的形状是中国传统的吉祥纹样,寓意着“平安吉祥”;舞台后方由八组竖屏组合而成,寓意着“福满八方”。整场晚会通过4K制播、升降台、多屏联动、数控灯光以及AIGC特效等多种技术手段的融合,打造出融会现代科技与生活场景的沉浸式空间,让今年的歌舞类节目视觉效果呈现出超越“晚会”的质感。


在檀健次的表演中,晚会借助数控升降舞台装置、AR技术等新手段拓展舞台空间层次,在舞台上打造出一个“反重力”的未来城市。当音乐响起,数控升降舞台灵动起伏,配合着AR技术呈现出的悬浮建筑、流动霓虹,与檀健次充满力量感又不失细腻的舞步完美契合,让这场演出成为科技与艺术融合的视听盛宴。

节目中,周深通过一首深情款款《她说,老啦》,唱出长辈对儿女的深情和牵挂,音乐平台霸榜第一;刘雨昕温情献唱以12345市民服务热线为题材的纪录电影《您的声音》主题曲《答案》,用坚定而温暖的声线诉说着城市日常运转中那些平凡动人的瞬间;刘宇宁演绎的《努力的人》用歌声带领无数个追梦的年轻人找寻生活中的点点曙光;相声《一个大瓜》以“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为主线,聚焦当下社交媒体的断章取义与道德绑架乱象。

显然,2025北京台春晚用文艺创作构建起城市美好的日常叙事,让春晚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表演,而是一场与老百姓生活紧密相连的全民联欢,用最质朴的方式传递着新年的温暖与喜悦。

这儿,就是北京台春晚的构建起的城市文化特质,亦是城市叙事现象。

(三)

北京台春晚通过家国同构的意蕴表达,以小人物和大时代的汇聚书写中国梦,由此成就了人民叙事现象。

归根结底,春晚是人民的春晚,既要聚光于奉献拼搏的普通人,让更多平凡而伟大的奋斗者走到台前,成为春晚舞台的主角;还要将国家叙事与个人叙事无形融合,积极反映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将家国同构内化为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形态。

2025北京台春晚通过以小见大的人民叙事体系,以真挚视角捕捉当代社会的细微处,深切体会到平凡生活中的温暖与希望。


比如,小品《新春蛇宝宝》以“未出生的双胞胎”与父母的跨时空对话为创意,展现天下父母对孩子无私的爱;小品《青春再出发》展现了当代青年在忙碌的生活中懂得适时放松,调整心态,以更从容的姿态迎接生活的挑战,传递出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小品《寻宝奇遇》表现了当代都市青年在线上线下以闲置物品“破圈”交友的生活方式;小品《了不起的老爸》让观众进一步感悟亲情的伟大;谭维维、阿云嘎演唱的歌曲《爱在心底诉说》,从每一个平凡人的视角勾勒最具中国气质的人间烟火画卷。任贤齐携手不同年龄层、不同类型的表演者同框,以真实动人的人物群像演绎日常生活的温情点滴;歌曲《灯塔》以灯塔为意象,承载着温暖与希望;《在干嘛呀》凭借灵动俏皮的演绎,将欢乐氛围传递给每一位观众……



令人感动的是,美国One Voice儿童合唱团与中国天使童声合唱团共同演绎改编歌曲《地球是个“童”心圆》,以纯真的童声诠释美美与共的精神内涵。难能可贵的是,本届春晚特别策划,让中美两国孩子们,乘坐仿古“铛铛车”畅行于中轴线沿线等景点,品尝北京烤鸭、艾窝窝等北京美食,用童真视角近距离感受着北京别样的城市文化魅力。

尤其是美国One Voice儿童合唱团在天坛祈年殿前用中文合唱《如愿》的视频迅速走红社交媒体,获得超百万次点赞,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对此表示:“这条视频广为传播,深受好评。再次表明加强中美人文交流是得民心顺民意的。”

这儿,就是北京台春晚将人民性贯穿于晚会始终,亦是人民叙事现象。


春晚的本质是从单纯的文艺联欢演变为复合型社会文本,2025北京台春晚通过建构起文化、城市、人民叙事体系,并衍生为具有时代感的文化现象,不仅打造了具有时代感和科技感的文化大餐,更是具象表达了人民美好生活,为新时代文艺创作画下生动注脚。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