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秦伯未:揭秘口中异味用药经验
口唇作为人体的一部分,与脾胃功能息息相关。脾湿胃热常导致口唇出现各种症状,而口中异味更是反映了五脏六腑的健康状况。名老中医秦伯未对此有着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的用药经验,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一、口淡
口淡无味,饮食不香,多因脾湿胃热所致。外感风寒者需祛邪,病后胃虚者宜用六君子汤调理。若口淡且腻,舌苔亦腻,甚则恶心犯呕,可在主方内加入藿香、蔻仁、陈皮等芳化和中。
二、口苦
口苦多为胆热或肝热证,治宜龙胆泻肝汤加减。但热病中常见口苦口干,不作为主证,热清则苦味自除。龙胆泻肝汤能有效清泻肝胆实火,缓解口苦症状。
三、口甘
口内常觉甜味,系脾蕴湿热所致,称为“脾瘅”。治之以兰,即佩兰,取其芳香清化,亦可用泻黄散加减。泻黄散能泻脾胃伏火,治疗口甘症状。
四、口咸
口咸系肾液上乘,属虚火者用滋肾丸引火下行,属虚寒者用附桂八味丸加五味子。这两种方剂分别针对肾阴不足和肾阳虚衰所致的口咸症状。
五、口酸
肝热乘脾导致口酸,用左金丸加神曲治疗。左金丸能泻肝火、和胃气,缓解口酸不适。
六、口辣
口内有辛辣味,或挟有腥气,皆为肺热所致。用加减泻白散加减治疗,能清泻肺热,消除口辣症状。
七、口腻
口腻不爽,常伴舌苔厚腻,为湿浊极重、脾胃不化所致。用平胃散加藿香治疗,能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八、口臭
口内出气臭秽,多属胃火偏盛。用加减甘露饮治疗,能清胃泻火、生津润燥。若臭如馊腐,则为消化不良,需用其他方法治疗。
九、口渴
口渴为常见症状,在诊断上有重大意义。需根据口渴与否、饮水情况、舌质舌苔等判断病因病机。火盛者用苦寒泻热药,津液损伤者用清热生津药。同时需注意辨别气分营分、真假口渴等复杂情况。
秦伯未老中医的口中异味用药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临床指导。但请注意,文中处方需在专业中医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盲目服用。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注意饮食调理也是预防和治疗口中异味的重要措施。
——本文来源“太极本草”,更多中医养生知识请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