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年的春节

都是对生活新的期许

过去生活的酸甜

如今回看,也成了人生中绚烂的风景

这个佳节

小北推出【荷风旭语·新春篇】

走近几位平凡却不平庸的新区人

在他们身上

感受向上的力量

感受暖心的温情


王清爽和孩子们

见到王清爽老师的时候,学校刚放寒假,学生都已经回家过年。

我们走过学校的操场,冬日暖阳肆意倾洒在学校的各个角落,和学校长廊照片墙上孩子的笑容、美术教室里孩子们创作的绘画作品、青松田园中正舒展生长的绿叶融为一体。

三年前,王清爽入职南京江北新区特殊教育学校并成为一名班主任。

就在这个年关将至的冬日暖阳下,我去听她讲述一段“成长的童话”。

慢是必修课

毕业于特殊教育师范专业的王清爽之所以会以此为人生事业,源自一句话:老师不缺,但特殊教育的老师缺。

被热情和责任驱使,王清爽决定去做孩子们的朋友,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陪伴者、领路人。

我问她,和在学校学习比起来,真正成为一名老师,是不是会有很大的不同?她说,刚开始最重要的是理解,去理解每一个重复动作,去理解每一次沉默,去理解每一滴眼泪。


王清爽在上课

“班上有个孩子,到校就一直哭,这是一种情绪问题行为,和我们所认为的哭泣,不是一回事。”王清爽说。

学校里三个老师管理一个班,面对不停哭泣的孩子,每个老师都会通过各种方式拉近距离,用耐心去化解。王清爽会带着孩子在校园里逛一逛,利用环境的变化,去对孩子的行为进行疏导。

“但这个过程很漫长,想要立竿见影地发生改变几乎不可能。在这里,慢是必修课。”

较之普通学校,特校有自己的教材、自己的课程、自己的节奏,这意味着更少的集体成就,取而代之的是差异化的个体目标。


王清爽说,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一样,其实知识掌握与否并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要让他们从中体验过程,去感知,去明白一个动作的意义。

在办公室,我看到了一些语文教学用的词卡,一张卡片上写着一个简单的词语。

“比如‘老师’和‘同学’这两个词,如果要会读、会写可能要一个学期的时间。有的小朋友不开口,她指一指‘老师’的词卡,再指指我,我就明白他其实懂了,我也很开心。”

小小艺术家

于此,时间如同飘浮的蒲公英,悠悠而走,而孩子们像是朝阳的向日葵,只要有一丝光,就能顽强生长。

随着时间的推移,几个学期下来,王清爽见证了许多重大改变。


班上的文文,刚来的时候,不怎么开口说话,也不太听得清声音,所以和别的小朋友比,她总要慢一拍。

“但我知道她多想感受这个世界的美,心里有多少创意想要告诉我们。”王清爽说,在慢慢融入校园生活后,文文开始渐渐地敞开心扉,有的时候参与课堂游戏,她会开心地笑,她渐渐明白了有人在乎自己的感受,期待自己的变化。

我看了她在成长手册上的照片,看起来无忧无虑,乐观天真。

这时,王清爽从教室里拿出一块展板,上面有许多贴画和折纸,那些精美的作品不少都是文文制作的。


美术教室中孩子们的作品

“她展现出了不一样的艺术天分,尤其是对色彩、造型有着很敏锐的触觉,许多精细动作都能做得很好。她妈妈告诉我,文文在家里还会帮着缝被子。”对于文文的成长,王清爽非常自豪,希望未来能通过更有针对性地引导,帮助她发现更广阔的天地。

王清爽在文文的评语中写道:“你从未放弃感知、探索与热爱这个世界。愿你在成长之路上快乐幸福地奔跑!”

欢迎大家来喝咖啡

除了义务教育阶段,特校还给有望更进一步的孩子提供中职教育。学校和当地的餐饮企业合作,设置了酒店管理专业和实训基地,让孩子们有走上职业生涯的通道。

说到这,我们从办公室出来,向着学校阳光房的方向走去,在阳光房旁边,是一个小小的咖啡馆。

“今天放假,孩子们都不在,如果是平时你来,他们肯定会热情地招呼你来点咖啡。”王清爽说。


咖啡制作中

在咖啡店门口挂着展牌,上面公示着本周值班经理和各员工职责,照片上每个孩子都以微笑示人。

“有的孩子很紧张,所以笑得比较勉强,但看到自己的照片后,又忍不住要笑。”

王老师介绍,其中有个孩子叫煦煦,是咖啡店的开心果,也是揽客高手,碰到有人路过,他就会主动上前询问。


在煦煦身上,不论是老师还是同学,都感受到了一股向上的力量,一种由不可能到可能的希望。

“如今,孩子们的咖啡已成为我生活必备,他们现在还在研究做咖啡文创,前段时间成功做出了咖啡豆形状的‘咖啡皂’,让我们都非常惊喜。”王清爽笑着说,“而且像煦煦,他的转变是惊人的,他现在可以对着人群大声说话,是我们学校著名的悦星主持人。”


孩子们做的手工咖啡皂

我总认为,“成长”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事情,无非是到了什么样的年纪,做什么样的事情,一切不过是年纪使然。但在王清爽的工作中,“成长”却往往不会被规律所牵引,被经验所总结,在平常视野中的每一个简单的成就,在这里都是一次巨大惊喜。

那些温柔,永留心间

“用生命影响生命”,这句话写在了每一本学生手册的背面。

翻开学生手册,鼓励、支持、关爱、拥抱,这些意义都有了具象的表达。

“有的时候,我只是有一点小焦虑,有一点难以控制,请不要担忧。”

“我是监督员,吃完饭我也会监督老师有没有吃完,有没有太多剩菜要倒。”

“我喜欢学校的游戏,喜欢和大家在一起。”

这些文字虽然简单,但背后的付出是日积月累,其中冷暖,特校的老师们最清楚。


“其实,不仅是作为老师的我们在影响他们,孩子们也在影响我们。”

更关注当下生活的点点滴滴,会为单纯的乐趣而开心,来到新区特教学校的这三年,王清爽自己也变成了一个简单、知足的人。

“这里的孩子一旦适应了规矩,他们就会绝对遵守规矩。比如知道上课铃响了要上课,下课铃响了要下课,拖一分钟的堂都不行。”王清爽笑着说。

“可迟早有一天,孩子们是要去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的,从这里出去,他们有准备吗?”我问。

“根据实际情况,我无法给予肯定的回答。在学校里,我们尽可能地教孩子们学会生活,去掌握适应社会的本领。可一旦走出校门,需要更多的社会力量去帮助他们走更远的路。”王清爽说,“我最担心的是,如果外面的世界和他们想象中的或者说和这里不一样怎么办,那样的适应过程要比现在漫长得多。”

“但是他们在这里学到善意,感受到了世界的温暖,对于这些单纯的孩子,我们无法要求更多。”我说。

新区特教学校的中职阶段还没有毕业生,对于王清爽和学校的其他教职工而言,他们也在实践中总结,在摸索中前进。


离开学校前,王清爽带我去参观了学校的“青松田园”,园子里青菜、青葱在阳光下,展现出勃勃生机。

“你会种菜吗?”王清爽问我。我摇摇头,她说她来学校前也不会,得亏同孩子们一起学习,她现在也掌握了不少知识。

“看着它们发芽、变绿,长成一片,我感到非常满足。”

还有一些孩子因为身体原因无法到校上课,老师们会送教上门,孩子们躺在床上,静静地聆听老师讲学校的事情。

王清爽说:“真希望他们也能来这里,也能挖一勺土,播一颗种子,参与一枝绿叶的成长。”

素材来源 | 南京江北新区特殊教育学校

文 | 顾杨乐

发布 | 徐雅莹、吴小荣

审核 | 王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