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在军事科研领域,以“快”为优势的高超音速导弹也是当下全球最尖端前沿的科研项目,纵观全球,中俄领跑的格局已经越发明显。而在头部阵营中,中国更是做到了百花齐放。
近日,据香港《南华早报》报道,我国在先后推出各种高超音速对地攻击导弹、高超音速飞行器之后,又在高超音速空对空导弹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目前,中国秘密高超音速空对空导弹正在最后测试。一旦相关信息属实,相关技术成熟,将对未来空战产生颠覆性变革。因为这张王牌,足以让美军新一代B-21隐形轰炸机有来无回。
按照港媒的报道,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设备环境工程》发布了论文,相关内容显示中国高超音速空对空导弹已经经历了极端耐热测试,以满足中国空军严格的性能要求。这也是我国首次证实这种神秘武器的存在,这款新武器将对现役所有空军战机形成巨大威胁,包括目前正在进行飞行测试的美制B-21隐形轰炸机。
之所以说极端耐热测试对于实战化应用至关重要,就是因为高潮因素导弹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就是气动加热问题。因为在数倍音速飞行状态下,表面气流剧烈压缩产生热能导致温度急剧上升,这对导弹材料强度提出了极大考验,一旦耐热性能不过关,导弹内部电子设备也会受到影响。按照论文的介绍,中国科研团队在专门的电弧加热风洞中对导弹进行耐热性测试。测试中,电弧加热风洞通过电弧加热气体,持续产生数千到数万摄氏度的热气流,连续运行一小时或更长时间,从而更真实地模拟实际飞行情况。
我们知道,导弹是飞行器的克星,而常规空空导弹飞行高度一般为数千米,高超音速导弹飞行高度可以达到数万米,这样的飞行高度空气稀薄,这就导致空气阻力更小,导弹射程因而更远,对飞行器造成的远距离杀伤力也更强。以中国空军歼-16战机的标配霹雳-17超远程空对空导弹为例,其射程在350-400公里左右,而采用高弹道模式的高超音速空对空导弹,射程可以提升数倍。
这也意味着一旦我国掌握了高超音速空空导弹技术,中国空军的防区外打击能力将实现质的飞跃。除了射程之外,高超音速空空导弹的速度优势也不容小觑。因为传统空空导弹射程虽然也达到了数百公里,但探测和锁定远程目标并不容易。由于目标距离过远,不仅需要导弹自身的引导头进行追踪,还要依靠数据链从载机或其他平台获得相关参数。
只不过,被锁定的空中目标显然不会坐以待毙,而是会不断调整方向,这就需要导弹不断修正飞行轨迹,进而导致打击的精度和成功率都会受到影响。和常规空空导弹相比,高超音速空空导弹本身就速度奇快,可以最大限度压缩飞行时间,根本不给目标足够的反应时间。尤其是在打击大型空中目标的过程中,如运输机、传统轰炸机、加油机和预警机,这些战机本身就机体庞大,缺乏灵活性,速度也不够快,基本难以逃脱。
那么,中国的这款高超音速空空导弹能否用来对付隐身战机呢?答案是肯定的。以美制隐身战略轰炸机为例,其最大的优势就是躲避雷达追踪来实现渗透突袭。而在当下,我国反隐身技术百花齐放,解放军近年来先后装备了包括YLC-8E雷达、JY-27A雷达在内的多款反隐身雷达装备,再加上新型被动式无源雷达的服役,B-21虽然是隐形轰炸机,但在面对这些反隐形技术时,很难保证“隐形”不被破除。
而在拥有新一代高超音速空空导弹后,解放军还可以将其和地面雷达系统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导弹的高空高速优势,让B-21根本无法发挥“隐形能力”。只能说,在我国先后推出多款六代机后,美媒还大肆吹嘘“B-21才是全球首款六代机”,如今,中国已经高调展示出吊打B-21的新装备,试问美方还敢自称天下第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