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24》表3-28

最近出版的《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24》表3-28列出了按年龄、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工作时间构成,详见上表。

按照中国现行《劳动法》,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的工时制度。而《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中时间的规定》则要求职工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但在现实中,中国就业人员的工作时间普遍超过这一标准。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2024年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9.0小时。

从表3-28可以看出,所有就业人员每周工作48小时以上的占比为46.1%,每周工作41-48小时的占比为25.1%,每周工作40小时的占比为14.8%,其余人员每周工作不到40小时。

16-19岁就业人员中,每周工作48小时以上的占比为56.1%,是所有年龄段中每周工作48小时以上的占比最高的;

20-24岁就业人员中,每周工作48小时以上的占比为42.6%;

25-29岁就业人员中,每周工作48小时以上的占比为42.5%;

30-34岁就业人员中,每周工作48小时以上的占比为46.1%;

35-39岁就业人员中,每周工作48小时以上的占比为47.4%;

40-44岁就业人员中,每周工作48小时以上的占比为48.1%;

45-49岁就业人员中,每周工作48小时以上的占比为49.0%;

50-54岁就业人员中,每周工作48小时以上的占比为49.1%。

按照2024年9月出台的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政策,从2025年1月1日起,用15年时间,逐步将男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从原60周岁延迟到63周岁,将女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从原50周岁、55周岁,分别延迟到55周岁、58周岁。

虽然未来15年退休年龄最迟为63周岁,但上面的表3-28显示存在65岁以上的就业人员,原因是,有一部分就业人员是退休返聘。不过,65岁以上就业人员中,每周工作48小时以上的占比只有29.6%,是所有年龄段中每周工作48小时以上的占比最低的。

从表3-28还可以看出,所有男性就业人员每周工作48小时以上的占比为50.2%,而所有女性就业人员每周工作48小时以上的占比为40.6%。

男性就业人员工作时间普遍比女性长,这并不奇怪,因为女性做家务的时间比男性长。由全国妇联和国家统计局联合组织实施的第四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在2021年12月发布调查数据显示,0-17岁孩子的日常生活照料、辅导作业和接送主要由母亲承担的分别占76.1%、67.5%和63.6%。就业女性工作日平均总劳动时间为649分钟,其中有酬劳动时间为495分钟;照料家庭成员和做饭、搞清洁、日常采购等家务劳动时间为154分钟,约为男性的2倍。



《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24》表3-29列出了按受教育程度、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工作时间构成,详见上表。

从表3-29中可以看出:

初中学历的就业人员每周工作48小时以上的占比最高,达到59.7%;

其次是高中学历的就业人员,每周工作48小时以上的占比为53.0%;

第三是小学学历的就业人员,每周工作48小时以上的占比为49.3%。

研究生学历的就业人员,每周工作48小时以上的占比最低,只有21.9%;

大学本科学历的就业人员,每周工作48小时以上的占比为23.6%;

大学专科学历的就业人员,每周工作48小时以上的占比为36.0%。

综合表3-28和3-29的数据可以看出,16-19岁、初中学历的就业人员工作时间最长。



《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24》表3-1是《全国分地区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根据表3-1的数据:

全国就业人员中,初中学历人数占比最高,38.4%;

其次是小学学历的就业人员,占比为18.4%;

高中学历的就业人员占比为15.2%;

大学专科学历的就业人员占比为12.5%;

大学本科学历的就业人员占比为11.8%;

研究生学历的就业人员占比只有1.4%。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