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阅读更多文章
原标题:职教升本洞察:双高校滞后与教师发展关切
据报道,目前全国范围内已有60所本科层次的职业大学获得教育部的正式批准。值得关注的是,双高校仅占比45%,虽数量未过半,但可谓质量担当。然而,在这一发展进程中,有些老师疑问“优秀的未升本,一般的却升本了?”,有些成功升本的专科院校,以往知名度较低,办学实力不禁让人产生是否真正符合本科层次要求的质疑。相反,一些实力强劲的双高校却尚未入选。此外,升本后对自身有什么利弊影响,也让不少老师困惑不已。
为什么会有这样一种差距矛盾的存在?
从理论层面看,“双高计划”旨在选拔和培育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是一种拔高拔尖的项目,侧重于在职业教育领域树立标杆与典范。而职业本科是办学层次的提升,其核心在于院校是否达到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的基本办学要求,只要符合要求并成功申报,便能够实现办学层次的跨越。由此可见,二者在目标导向和评定标准上有着本质区别,并不存在必然的内在联系。
从实际情况来看,对双高校而言,无论双高还是职业本科申报,均是事关学校发展全局的,具有重大意义的关键动作,仍未升本说明存在着暂时无法回避的现实关键问题。这种差异上矛盾,不是办学水平上的差距,更多的是硬性办学条件上的差距所导致的。升本的设置标准仅是满足本科办学条件的门槛,是个“起步条件”,并不直接体现职本与专科高职的办学质量差异性,像很多高职院校通过合并、扩建、缩减招生规模等方式升本做准备,就是为了弥补条件数据指标上的不足。但不可否认,确实是抢占了发展的先机。反过来讲,也不能肯定的说职业本科的办学质量一定高于专科高职。由于职业本科处于起步阶段,很多职业本科校刚由高职专科院校升格而来,在整合原有资源以适应职业本科办学规律上仍需要一个摸索过程,在短时间内难以达到较高水平。
此外,无论是职业本科还是新双高,都是高职院校争取的“香饽饽”,两者具有稀缺性,僧多粥少的局面不可避免。2024年12月,教育部副部长吴岩在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大学调研时指出,要突出职教特色定位,“升本不忘本”,则进一步强调了两者的共同性,也是对专科高职升本角色转换的要求。2025年1月,《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指出,优化实施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一批办学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职业本科学校,释放强有力的政策信号,将在宏观层面给予职业本科与新双高更大的引导与支持。
总的来说,专科职业院校已经进入到了激烈“内卷”淘汰赛。优势院校凭借自身实力不断发展壮大,势头愈发强劲;实力稍逊的院校,在当前生源数量尚可的情况下,还能维持运转。然而,从长远来看,缺乏特色强势专业支撑的院校,未来被逐步淘汰的命运几乎难以避免。根据教育部发布的全国高校名单(截至2024年6月20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有 2868 所,其中本科学校 1308 所、高职(专科)学校 1560 所。考虑到生育率的下降对高等教育冲击的滞后效应,以及韩国等所在国家职业院校因生源问题倒闭的不少案例,未来五年,或许是这些院校抓住“新双高”与“职业本科”发展机遇、实现突破的最后窗口期。
专科高职升本对教师有哪些影响
升本后教师业绩考核压力是否更大了?评职称难度是否增加了?教师会不会待遇提升等问题是高职教师比较关心的话题。
在业绩考核方面,其压力正呈现出与日俱增的态势,很多升本路上的高职已经开始看齐本科,特别是升本过程中,随着博士等高学历教师数量的持续攀升,对于教科研成果分级分类标准也愈发严苛,这不仅要求教师在教学上精益求精,更需要在科研领域深耕细作,产出高质量、符合分类标准的标志性成果,以满足学校发展的新需求。
在职称评定方面,由于高职内部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以及年轻教师的不断涌入,共同改变了原有的师资结构。与此同时,外部校际之间的竞争也在不断加剧,导致职称评定陷入了激烈的 “内卷化”,仿佛只有足够卷,全体教师卷,学校才有机会脱颖而出。在这种大环境下,不同教师群体呈现截然不同的心态:“乐观派”满心欢喜地憧憬“升本后论文投稿期刊应该没有歧视了吧!”;“悲观派”焦虑“升本后硕士学历明显不够看了,但被生活琐事缠身,实在没有精力去攻读博士学位,未来发展受限啊!”;“躺平派”深感无力,只能无奈感慨“既没有出众的能力,也缺乏有效的关系渠道,根本拼不过的年轻教师竞争,只能随遇而安了!”。
在工作待遇方面,从理论上讲,生源数量的减少一般会导致教师待遇降低,这是教育行业发展的普遍规律。生源的缩减意味着学校收入的减少,在资源分配上可能会向教科研设施更新、高层次人才引进等重要方面倾斜,从而导致整体教师待遇降低。此外,地方财政状况对公办学校教师收入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如果学校办学水平卓越、社会影响力广泛,且资金来源多元的话,教师待遇通常也会得到相应提升。然而,在现实中,部分升本院校的教师反馈“升本后,工作压力增大,工作难度也大幅提高,再加上招生人数受到限制,学校收入减少,最终导致工资收入不升反降。”这种现实与理想的落差,也给教师群体带来了一定的困忧。
展望未来,无论是双高校,还是职业本科校,实现可持续的长足发展是关键目标,高质量办学绝不是统一标准下的单一模式,各高职院校可结合区域经济优势,走出特色发展之路,质,积极成为所在产业行业链条上的“明珠”,展现自身卓越品。对于教师而言,学校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努力,教师要顺势而为,紧贴处于黄金发展阶段、契合科技发展趋势和产业升级需求,长期受到市场青睐且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的专业,并依据专业发展趋势,合理规划职业发展路径,为个人职业发展创造更多可能性。
作者丨许冰冰 天津职业大学
文章为作者投稿,已获授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在此仅供参考。
2、
3、
◆◆ ◆
999元解锁寒假精选课程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