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湖是城市的“气色”。中国是世界上河流湖泊最多的国家之一,流域面积超过5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大约4.5万条,美丽河湖的保护与建设关乎民生福祉。2024年底,生态环境部公布第三批38个美丽河湖案例,展示各方为促进人水和谐作出的努力。
农历正月初五,恰逢第29个世界湿地日,记者前往安徽马鞍山,走近风光无限的长江,在浏阳河畔听一曲《浏阳河》,看太浦河蜿蜒流淌……循着共抓长江大保护的三峡足迹,见证沿江城市的新春气色。
滨江之畔满眼绿
安徽马鞍山人常用“旧貌换新颜”描绘薛家洼的蝶变。
占地986亩的薛家洼区域为“凹”形,是天然的避风港,过去集聚着码头、“散乱污”企业、养殖场、渔民住家船和作业船。“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一度是薛家洼的真实写照,滨江不见江,改变势在必行。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自2019年起,马鞍山以薛家洼为突破口,启动长江东岸环境问题综合治理,拆除非法码头,关停并转散乱污企业,率先实现长江干流及重要水域常年禁捕、渔民退捕转产。与此同时,涵盖码头广场、生态堤岸、健身步道、防护林在内的江畔生态游园拔地而起。
“修复岸堤、植树复绿,薛家洼成了市民们休闲健身、观赏江景的‘网红打卡点’、‘城市生态客厅’。”据三峡集团所属长江环保集团安徽区域公司工作人员刘大双介绍,三峡人参与打造美丽岸线,还在马鞍山市区新建污水处理厂,与本地的燃煤发电厂合作建设污泥处理厂,持续助力城市绿色发展。
▲春暖花开时节,安徽马鞍山薛家洼生态游园满目青绿 摄影:朱志刚
“现下这里四季都有好风景,很多人来玩。环境变好,我们的生活也在大变样。”曾是渔民的陈兰香感慨万千,从薛家洼上岸后,她与其他8户上岸渔民共同入股,在雨山区成立了马鞍山市三姑娘劳务服务有限公司。“过去吃住在船上,四处漂泊。现在的生活更安稳、更有盼头。”陈兰香笑着说道。
2020年8月19日,在安徽省马鞍山市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首站来到薛家洼。面对亲江亲水亲绿的美丽岸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长江经济带建设,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实现‘人民保护长江、长江造福人民’的良性循环”。
如今,从空中俯瞰长江东岸马鞍山段,薛家洼生态园、滨江公园、芦苇江湾、杨树林、采石矶景区等景点“串珠成链”,加快整合长江岸线及全市其他地区生态文旅资源,促进生态高颜值向经济高价值转化的步伐,在这座滨江之城里不断探索前行。
源头治污护碧波
“浏阳河,弯过了九道湾,五十里水路到湘江……”一曲湖南民歌唱出了浏阳河的美丽和生生不息。
河畔,浏阳市区地下,覆盖济川河、渭川河等片区长达37.93公里的雨污管网,搭建起雨污水流通的“高速通道”,削减入河污染物,提升浏阳河出境断面水质,浏阳市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项目正在为美丽河湖保驾护航。
“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关键在管网。”长江环保集团湖南区域公司总经理李向明说。随着经济社会加速发展,人口规模持续扩大,污水处理设施不健全、污水直排、面源污染等因素使得河湖水质问题日益凸显。
“首先要截污,防止污水直排造成进一步污染,雨污分流是重点,打通污水源头收集的第一公里,让污水去往该去的地方。”李向明说道。
连接烟波浩渺的东太湖与碧波荡漾的黄浦江,太浦河从江苏吴江区横扇镇的时家港自西向东流淌。吴江乡村的田间地头里,一个个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正在不断运转。
荣获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开发者联盟“2024年十大优秀案例”的吴江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承担着吴江区范围内1270个自然村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的新建、整改提升和运营维护工作。
▲江苏吴江乡村风貌 资料图片
“北横村站点设备显示故障,请立即前往查看。”吴江农污运维管控平台发出一条指令,运维人员王奥迪根据手机上的警报信息前往污水处理设施站点查看情况,并实时反馈处理结果。
“每个站点均安装了网关、流量计、电表、摄像头等硬件设备收集数据,当设备出现故障,后方的数字大屏上跳出弹窗信息,我们责任运维人员在移动终端APP上也会同时收到告警信息。每个设施都有唯一的身份码,可以精准高效识别问题所在位置。”王奥迪道出了高效工作的“奥秘”。
“我们打造污水从源头排放、管网输送、终端处理到资源利用的‘全链条’,并通过智慧化管理精准施策,有效提升太浦河、淀山湖等一体化示范区重点河流湖泊水环境,为建设和谐宜居美丽乡村贡献力量。”长江环保集团长三角分公司总经理蔡意说道。
处处水景皆美景
上海青浦区金泽镇和江苏吴江区黎里镇交界,鸟瞰冬日的雪落漾,湖水碧绿清澈,新建成的连廊亭台与斑斓的林木相得益彰。作为水乡客厅“蓝环”工程先导段的亮点之一,“芦花飞雪”景色宜人。
▲水乡客厅“蓝环”工程先导段景色宜人 资料图片
2020年,由国务院批复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提出,在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两省一市交界处约35平方公里范围内由三地合力打造一处水乡客厅。“蓝环”工程是水乡客厅项目第一批启动的重大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2021年,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水乡客厅城市设计总体方案》和《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水乡客厅控制性详细规划》指导下,三峡上海院牵头对“蓝环”工程开展了一系列策划及设计工作。
三峡上海院工程师胡凯介绍,“蓝环”河道总长28.32公里,工程通过疏通水系、岸线生态改造、生态水质净化、生境恢复、提升原生物种生物多样性、推行清洁能源设施等措施,致力于将水乡客厅打造成“世界级滨水人居文明典范。”
“到2026年,‘蓝环’工程青浦段、吴江段的游线将实现贯通,将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的旅游体验和文化享受。”胡凯说道。
三峡人的江河情缘不止于此——
在云南镇雄,赤水河源,参与实施赤水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助力解决污水收集处理设施配套不足等问题,涵养一江碧水东流;在湖北宜昌,接管污水厂站、解决污水直排、增加生态补水,黄柏河正焕发新生;在湖北武汉,沿汤逊湖整治排口,并在子湖红旗湖打造水生态修复示范区,万鸟翱翔的场景时时上演;在江西九江,采用河道拓宽整治、污染源控制和海绵城市建设等措施,十里河重现青波……
▲湖北武汉红旗湖上候鸟翩飞 摄影:胡九思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美丽河湖是美丽中国在水生态环境领域的集中体现和重要载体,因水而生的三峡集团积极参与共抓长江大保护,6年多来,从上游到下游、从岸上到岸下,建设运维2.3万公里管网疏通城市“毛细血管”、打造美丽岸线、修复水生态……三峡人的守护美丽河湖之路正在越走越远。
▲图片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官网
(中国三峡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