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家团圆的春节里,有一群“过年不回家”的人。他们坚守岗位,尽职尽责,做好平凡又不可或缺的工作;他们不辞劳苦,忙碌奔波,让杨浦在节日里愈发美丽、平安、祥和……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留沪过年的养老院护理员,体会为老服务之中的责任与担当。
每天下午2点半,是曾慧婷一天中相当忙碌的时刻,春节期间也不例外。在杨浦区社会福利院,午后老人们陆续从午睡中醒来,开始下午的活动。曾慧婷忙着在房间内外穿梭,打热水、端脚盆、推轮椅、送餐食……
新春佳节,沪上养老机构的许多老人都会由子女接回家过年。不过,杨浦区社会福利院的情况有些特殊:542位住养老人,平均年龄90岁,其中大批高龄卧床、失智失能,春节期间也需要专业照护,不少人要留院过年。因此,春节期间的护理员用人需求依然不减,今年院内有超过95%的护理员在岗位上过春节。
曾慧婷是2000年出生的“00”后,也是杨浦区社会福利院里最年轻的护理员之一。她老家在福建南平,从事这份工作已经4年。被问及这是第几年留沪过春节,她腼腆一笑,“也第4年了。”
在老人卧房里,曾慧婷挨个儿为老人确认身上的棉被、衣物是否足够。92岁的俞奶奶第一个起身,要去走廊里活动筋骨。曾慧婷马上俯身为她穿好外套、理好头发,随后搀扶着她缓缓走到公共客厅。一坐下,又习惯性地为她捂手,“奶奶冷不冷,睡得好吗?手暖一暖……”
另一边,96岁的巫奶奶也醒了。曾慧婷按照老人的习惯前去打水,为她泡脚暖身。对许多“00后”来说,给别人洗脚是件陌生的事,而在曾慧婷看来这已是日常。
4年的从业时间,让曾慧婷成长了很多。刚入行的时候她总是手忙脚乱,如今每天早起上工后,她就熟练地开始为老人洗脸、翻身、穿衣、喂饭……遇到阳光好的天气,她还要推着几位老太太出门转转。凡是干活,她总是手脚麻利;但是一碰到老人,她的动作就慢下来了。“慢慢来”和“没关系”成了她的口头禅。
自工作以来,年年春节都留守工作岗位,曾慧婷的家人却很支持。“一开始妈妈会问,怎么这么忙?什么时候才能回家?我会解释好原因。现在他们都很理解我了,就让我一定照顾好身体。我也会在春节之后找一个不忙的时间回家。”曾慧婷说,“院里的爷爷奶奶们和我都熟悉了,连着几天不见面,他们想我,我也想他们。我现在年纪也小,多干一些,多积累一些经验也很好。”
今年和曾慧婷一起留在岗位过年的,还有169名护理员。为了让护理员们更合理地过节休息,杨浦区社会福利院延续往年传统,开展节前中后错峰轮休。“节前休一批,节中休一批,节后休一批,确保工作能够正常开展。现在排下来,节中只有不到10个护理员休息,岗位总人数和平时工作日差不多。”杨浦区社会福利院负责人乔毅皓说。
为了增添更多年味,院里还提前张灯结彩、装饰一新,并安排改善节日期间每日的工作餐,增添过年氛围。乔毅皓介绍,“节日期间,我们给全体老人和员工加餐加菜,让大家吃得饱饱的,开开心心过大年。”
致敬春节在岗的劳动者!
文字/图片:汤顺佳
编辑:吴百欣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