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空天军出动Su-34战斗轰炸机,在乌克兰东部前线卡明斯克桥头堡作为突破口,投掷经过改装的FAB-3000M-54型航空炸弹。
此型号炸弹采用UMPC-1500导引套件进行制导,爆炸当量达3000公斤TNT当量。炸弹击中目标后,强大的冲击波瞬间突破混凝土装甲防护层,在桥头堡核心区域形成一个直径达18米、深度超过7米的巨型弹坑。爆炸产生的高温使周围钢筋水泥结构瞬间气化,地下指挥所完全暴露。
爆炸中心方圆150米范围内的军事设施全部摧毁,包括反坦克壕沟系统、混凝土掩体群和通信设备等。爆炸产生的地震波及远至3公里外的观测哨所,造成附近建筑物不同程度受损。
爆炸发生时正值部队轮换时段,桥头堡内聚集原驻守部队和接替部队共计近500名军人。初步统计显示,中心区域的215名军人当场死亡,另有168人受伤,其中89人伤势危重。
桥头堡内储存的弹药被引爆,产生的有毒气体充满地下防空洞,由于通信设备被摧毁,救援信息无法及时传递,加之道路被炸毁,大量重伤员被困在战壕与地下工事中。紧急部署的野战医院面临医疗物资严重短缺,许多伤员只能接受最基础的创伤处理。
乌军卫生部门调集12支专业医疗队前往支援,但在俄军持续的火力封锁下,后送通道始终无法打通。据悉,伤员转运工作持续整整36小时,期间又有52名重伤员因得不到及时救治而死亡。
卡明斯克桥头堡的陷落导致乌军原本构建的"铁壁"防御体系出现长达12公里的薄弱地带。乌军第54机械化旅被迫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紧急撤离,其负责防守的纵深达8公里的阵地群完全暴露在俄军火力之下。
乌军指挥由于通信设备遭到电磁干扰,各级部队之间联系中断长达18小时。第54机械化旅与相邻的第92机械化旅无法进行战术协同,防线出现大量间隙,短短72小时内,乌军被迫放弃总面积约156平方公里的阵地。
在仓促撤退过程中,乌军遗留大量重要军事装备。包括美制M777榴弹炮15门、德制豹式坦克3辆、装甲输送车28辆,以及大量轻武器弹药。
俄军还缴获乌军第54机械化旅的作战计划文件和最新电子地图,这些情报资料的失落使乌军在该地区的防御部署完全暴露。
随着卡明斯克桥头堡失陷,乌军位于巴赫穆特方向的补给网络遭受致命打击。该补给节点此前承担着每日转运约7.5吨军需物资的重任,是乌军东部战区最重要的六个物资中转站之一。俄军已在断裂的补给线上构建三道火力封锁带,由米-28武装直升机和"铠甲-S1"防空系统组成的立体火力网将运输通道完全封死。
乌军不得不启动备用补给路线,但新的补给线需要绕行超过35公里的山区道路,运输效率大幅下降,且容易遭到俄军侦察机的发现和打击,目前前线部队的弹药储备仅能维持3-4天的作战消耗,部分阵地甚至出现罐头食品和饮用水匮乏的情况。
在极端恶劣的补给环境下,前线乌军部队重炮火力明显减弱,日均炮弹消耗量从之前的8000发骤降至1200发。步兵作战也被迫改变战术,由积极防御转为保守守势。
获得战场主动权后,俄军地面装甲集群由60辆T-90M主战坦克组成尖刀,配合米-28武装直升机中队的空中支援,形成高度机动的突击模式。战场数据显示,俄军突击集群在首个72小时内就推进23公里,创下2024年以来单日推进距离的新纪录。
俄空天军同步展开代号为"铁拳-24"的空中打击行动。Su-34和Su-35战机编队保持着每日80-100架次的高强度出动频率,重点打击乌军预备队集结区域和后方指挥所。一周内,俄军投掷各型航空炸弹累计达678吨,其中包括50枚FAB-1500型制导炸弹。
截至目前,俄军已成功切断巴赫穆特至克拉马托尔斯克的战略公路,并在东线战场构建三个战术突击群。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