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已经来到了初五,想必对大多数人来说,最喧闹的时间已经过去——给亲戚们打拜年电话,应对着来家里拜访的亲友,一顿接着一顿坐在环绕着十人左右的饭桌旁吃饭……现在,我们已经开始感觉到假期的余额即将耗尽,不知道在这每年短暂的休息时光里,你是感觉终于能放下工作、喘一口气,还是感觉过年的过程反而让自己更加疲惫呢?
这些生活与休憩的间隙,其实都可以变成简短的思考与观察。
安德烈娅·格尔克。
原文作者 | (德)安德烈娅·格尔克
整理撰文 | 宫子
对假期的期许
上班的时候,我们总是期盼着放假,但是到了假期,我们大多数时候又并不知道想做什么——父母那一辈的人面对这种状况总是喜欢讲“要不怎么说人不能闲下来”之类的话——现在在职场习惯了摸鱼偷闲的我们并不会有这种感觉,然而不得不承认,假期带给我们的或许并不如设想中那样美好。和家人一起的出游很容易爆发看似不起眼的冲突,假期的规划总是伴随着令人烦躁的意外——最终人们很有可能会发现,最好的休息方式就是宅在家中不出门,最令人期待的假期则来自于最后上班的那一天。
《休息时间》
安德烈娅·格尔克
我们对空闲时间抱有很高的期望,尤其是当这些时间由日历规定的时候。周末、暑假、复活节和圣诞节本来应该很美好,但它们往往成为家庭中发生争吵的原因。毕竟,社会群体中的每个个体对于如何度过空闲时间都有不同的看法。爷爷奶奶渴望呼吸新鲜空气,中年人想再去一次博物馆,而青少年则只想要一个有舒适躺椅和数字设备陪伴的轻松周日。因此,冲突出现的可能性很大。所以,暑假后和圣诞节后分手与离婚率飙升也就不足为奇了。
除了社交摩擦,作为个体,你在休息时间也很容易陷入危机。在吃了过多的美食、参加了过多状况频出的社交活动后,人们往往会违背客观情况和自身经验,决心做下列事情:多运动、少吃肉、不抽烟,当然还有花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朋友和年迈的父母,这些都是经典的新年愿望。而在大多数情况下,新生活的开端都相当“不错”;宿醉未醒。仅仅过了一天,当闹钟又在老时间响起,火车又晚点了,同事们还是和去年一样时,才下的决心就瞬间土崩瓦解。这种变化无常的原因似乎是,我们人类在看待自己的计划时总是抱着乐观的态度,但是研究结果表明,正是这种乐观态度破坏了我们的计划。就像对幸福的过分追求一样,乐观主义往往会导致严重的动力不足,不管是减肥计划、自己的事业还是德国联邦政府的预算。
纽约大学的心理学家发现,那些梦想着成功获得学位的学生成绩较差,而那些梦想着病情缓解的病人康复得更慢。专家说,一厢情愿的想法越强烈,实现的可能性就越小。对于节日、假期、美好愿望和其他改变自我的愿望来说,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在今后降低所有的期望值,并将其转移到其他场合,例如创造更符合我们自身需求的假期——自言自语的一天、不洗头的一周、不思考的一个月或定期休息。毕竟,正如英国诗人、教士约翰·邓恩所说:“既然每天的时间都是不够用的,那就让我们充分利用每一天。”
《宅在家》
安德烈娅·格尔克
晚宴、派对和首映式——过去这些活动你都不得不参加,不管你在路上来回奔波有多么疲惫,或者你压根儿就对这些活动不感兴趣。有时你还会遇到无聊的对话、糟糕的戏剧表演、因不讨人喜欢的同事的尴尬示好而被迫戛然而止的公司圣诞派对。
当然,也有欣喜若狂的时刻,正是这些时刻可以让你在老去的岁月里津津有味地回忆起过往。而这一次,你却冷酷无情地拒绝了第 768 次邀请,准备用一杯上好的葡萄酒来犒劳自己——毕竟,你省下了打车费——然后干脆躺在沙发上休息。
不管怎样,随着年龄的增长,你越来越享受独自宅在家度过一个夜晚。过去令人生畏的事情现在变得不再让你害怕了,独自宅在家对你来说更像是一种愉快的体验。好在年轻时体力充沛,你经历得多,日后便有丰富的回忆,而不必强迫自己老了再去参加各种社交活动。
我们写的诗,讲的故事,可以是事实,也可以虚构,但虚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首好诗或一个讲得好的故事,它会说出我们是谁。这就是语言,不是所谓的现实,而是语言召唤出我们存在的本质。
《休息不羞耻》,作者:(德)安德烈娅·格尔克,译者:朱颜,版本:中信出版集团2025年1月。
假期“作业”们
上学的时候,每逢假期最让人头疼厌烦的就是老师们布置的作业,而等到了工作后,过年期间依然会有断断续续的工作事项。这些大煞风景的短信和工作信息让人无比希望能拥有关掉手机的权利。当然,除此之外,人们也很容易在假期间搞些煞有介事的规划——例如总算带着一本两本书回去,想着能在假期期间安安静静读完两本书——不过通常的结局是,几天过去后,这些书一共看了一百页不到。
《没有智能手机的一天》
安德烈娅·格尔克
我有一个住在荷兰的朋友罗兰,他难得说要来德国看我,这时他会提前两周打电话告知我,然后我们确定一个见面的具体时间。因为罗兰没有手机,而且他从未用过手机。这一事实并没有妨碍他在职业上取得进步,和他的伴侣过幸福的生活,并维系他在世界各地的朋友圈子。
恰恰相反,他自愿放弃手机的选择确实赢得了尊重。因为如果你想和他见面,就不会有随意地推迟,所以大家会努力安排好时间。实际上,对于所有人,这都很好。
就像那种愉悦的时刻,当电话响个不停,而你完全不为所动一样。当时还在商海中浮沉的父亲对此做出评论:“只有仆人才需要时刻与他人保持联系。”他对移动电话带来的烦扰一概不理,并因此保持一直不使用手机。吃晚餐时,当孩子们因为电话响起而紧张地跃跃欲 试、挠脚,几乎无法把食物用叉子送到嘴边时,我喜欢想起父亲的话:有比随时待命更好的事情要做。
《不把书读完》
安德烈娅·格尔克
很少有什么东西能像阅读一本真正的好书那样令人沉醉。时间仿佛蜂蜜一样,浓稠而无尽地流淌,这就好比在长长的假期里,你一口气读了几百页书,忘记了吃饭、喝水,从清晨一直读到深夜,你是如此痛苦地与简·爱一起被她的继兄弟姐妹羞辱,或者热切地等待着拯救可怜的、被冤枉的奥利弗·崔斯特。
假期结束以后,你通常就只有在晚上才有时间阅读,那时你已经被一天的工作弄得筋疲力尽,翻开书读上两页就睡着了,那种阅读为你打开全新世界的畅快感几乎就没有再出现过了。更令人遗憾的是,耶鲁大学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经常阅读(纸质)书籍平均可以延长人2~3年的寿命。值得注意的是,阅读网页或报纸可无法带来这种效果。
试想一下,整个星期天你都穿着睡衣,从床上走到沙发边,再从沙发上回到床上,喝着咖啡、茶或其他饮料,沉浸在书中的世界里,这不仅是一种极大的享受,而且有益于身体健康。
然而,即使是通过阅读来延长寿命,你的生命也是有限的。总有一天你会意识到,你的生命将永远无法满足于你一直想读却还没来得及读的书,或者你已经开始读了好几次,却永远无法在那个神秘而恰当的时间读完,而每本书都需要在一定的时间才可以展现它的魔力,真正地与你产生对话。因此,从现在起,你必须有所选择。
如果在第三次尝试阅读《罪与罚》时,你仍然发现自己总是神游万里,无法点燃阅读的兴致,产生不了共鸣;即使读到人人都在谈论的某本畅销书的第83页,但你仍然不明白这个乏善可陈的故事有什么好笑的地方,它的点睛之笔究竟是什么,那么,你就可以丢掉这本书,自信地重温你的旧爱,要么与奥勃利和阿斯特克斯一起穿越高卢,要么与霍尔顿·考尔菲德或霍莉·戈莱特利一起漫游纽约曼哈顿,追寻阅读乐趣带给你的狂野探险。
《变老又怎样》,作者:(德)安德烈娅·格尔克,译者:燕环,版本:中信出版集团2025年1月。
假期的其余片段
《不喝水》
安德烈娅·格尔克
“水是给牛喝的”,当一个朋友递给他一杯水,或提到充分补水的话题时,一个男人向一个女人解释道。尽管他几十年来几乎完全用茶、咖啡取代水,而且最近开始换成不含酒精的苹果酒,以此来滋润自己的身心,但他的身体还是相当健康的,他的精神状况足以在德国一所大学担任教授。这有点令人惊讶,因为多年来我们一直被告知,一个人每天至少要喝1.5~2升水,或者8杯水,甚至特别是在我们不渴的时候,也要喝水,否则我们的肌肉和大脑等器官会萎缩。
如果因此感到疲劳和无精打采、皮肤 变差、不能再思考,我们毫不意外。这就是为什么总有人带着大瓶水走来走去,不断地喝水、补水,以帮助清理体内的毒素,让身体保持最佳的状态。然而,似乎并不是每个人都认为这么做是我们生存所必需的。据说,印度有一位非常年长的苦行僧叫普拉拉 德·贾尼(Prahlad Jani),自从大约70年前,他11 岁时离开父母,把自己的一生献给印度教的完美女神杜尔迦以来,他就一直不吃不喝。贾尼解释说,这是因为他小时候就受到了神灵的保佑。
研究人员已经做过两次测试,检查贾尼是否真的能在没有食物和水的情况下生存,直到他去世都没有找到对这一现象更多的解释。通常情况下,理想的解决方案介于大量和一无所有之间。或者正如美国作家马克·吐温(Mark Twain)所说:“医学的发现可以简单明了地概括为,适量饮水是安全无害的。”
《高速公路服务区》
安德烈娅·格尔克
服务区全天候向所有人开放。服务区就像机场的中转区或火车站大厅一样,是一个通行的地方,建筑风格平淡无奇,只是纯粹的功能性建筑,不鼓励人们久留,却是很多人心中的充满诗意的向往之地。
对于那些在偏远地区度过青春岁月的人,如果附近有高速公路出口,那就是幸运的。毕竟,几乎没有任何东西能像夜间前往高速公路服务区一样,给人带来如此强烈的自由和冒险的感觉。这里没有关门时间,就算手头拮据,也总能在加油站的霓虹灯下喝上一杯啤酒。
事实上,几乎每个在高速公路上行驶过的人都会在服务区停留过,哪怕只是为了在服务区的收费厕所花一欧元享受一次卫生、安全的小便(参见章节"解手时间")。德国的高速公路上大约有430个服务区,也许正是因为服务区无处不在,至少是在德国这样一个汽车大国,它才能成为电影和文学作品的灵感来源。电视剧《犯罪现场》里有多少尸体被丢弃在了服务区附近!在服务区的餐厅餐桌上,又有多少深刻的感情对话被搬上大银幕。从服务大厅的大玻璃窗里,我们可以看到飞驰而过的生命,这是多么美妙而忧郁的景象。这是一个近乎神奇的个人交通场所,本是一个供人休息的地方,但实际发生了大量的事情。
克里斯蒂安·勒赫拍摄的纪录片《B12》的副标题是"寻找生命的意义"( Auf der Suche nach dem Sinn des Lebens ),这部纪录片讲述的是德国霍恩林登附近的B12服务区的故事,在这里,老人和年轻人一起坐在啤酒桌旁讨论人生的重要问题。
在这个本应不存在的地方,许多人的生活都有了全新的方向。在意大利喜剧电影《面包与郁金香》中,罗萨尔芭在服务区休息时被丈夫和儿子遗忘,为了报复他们的粗心大意,她让一个有魅力的男人带她去威尼斯并住在那里。高速公路服务区是一个多层次的微观世界,它存在着,而且由于其本身的性质,四面都是开放的。纪录片导演勒赫在谈到他的长期研究对象B12服务区时说,"被扔在路边"在这里指的是转瞬即逝、惊喜与巧合。在无人停留的地方,一切皆有可能。
这也许就是服务区成为诗人和其他思想家灵感源泉的原因。在迈克尔·科尔迈尔充满娱乐性和压迫感的小说《弗兰基》( Frankie )中,维也纳附近的林达赫( Lindach )北服务区从一个充满希望的地方——“为高速公路服务区提供最美味的早餐”——变成了故事一开始14岁的弗兰基与刚获释的入狱18年的祖父致命决斗的现场。
哲学家弗洛里安·维尔纳对德国下萨克森州的加布森北服务区进行了研究,并以文学研究者的敏锐视角探讨了服务区诗歌。在这个人们匆匆路过的地方,不仅限于厕所的墙壁和留言簿上,人们用诗歌使自己永垂不朽。他与服务人员、牧师、旅行者和长途司机进行了交谈,并认识了一位在加布森北服务区长大的人。马克·明尼希是高速公路餐饮业的第三代传人,他从小就在服务区做作业,骑着自行车在停车场里飞驰,还和一些孩子交了朋友,但还没来得及和他们打一架,对方就已经消失在高速公路上了。因此,在别人看来只是短暂休息的地方,也可以是某些人的家。
《不要再沉迷优化人生》,作者:(德)安德烈娅·格尔克,译者:燕环,版本:中信出版集团2025年1月。
本文摘自安德烈娅·格尔克作品,由出版社授权刊发。
作者:安德烈娅·格尔克
编辑:宫子
校对: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