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二十四节气之首,今年的立春比以往要来的更早一些,一般来讲,在公历的时间上,2月4日立春会比较多见,但是今年的立春则是在2月3日,也就是大年初六。自古以来,立春,都备受人们的重视,而且在历史文献当中,也多有记载,人们特别喜欢根据这天的天气情况,从而来预兆未来的一个天气。



比如在我们当地老人就常讲最怕“立春一日晴”,那么立春晴天农谚有啥预兆呢?为啥会害怕出现晴天呢?在农耕年代,没有天气预报,人们就只能通过观察天象,然后对其进行总结,得出一些规律,最终得出结论,虽然这些不一定非常的准确,但是从侧面也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气候变化,它是有周期性的。



明日就是立春节气了,如果是按照传统,这天出现晴天,会给接下来的天气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下面就具体来看一看。

通过立春来占卜年景,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过了,比如说《礼记·月令》中就有提到:“迎春于东郊”,并观察天象:“立春之日,东风解冻,蜇虫始振。”若立春是无风或风向异常(如西风),则视为“阴阳失调”,预示着年景不顺。那么这样就容易给庄稼带来歉收。



另外在《淮南子·天文训》当中,也提出了“立春之日年,斗指东北维”,若是星位出现偏移,那么就预示着气候异常。

那么立春这天是晴天,农谚又是怎么预兆的呢?

一、立春晴,蓑衣挂墙头;立春雨,蓑衣不离身

这句农谚是想要告诉我们,如果立春这天是晴天的话,那么后续的晴天会比较多,下雨的时候,才需要带上蓑衣,这个时候都把蓑衣给挂起来,说明天气晴朗,晴天比较的多,如果是下雨天的话,后续雨水就会比较的充沛。



我们一直在强调,春雨贵如油,没有了春雨的话,万物生长都会受到影响,所以人们比较担忧的就是油菜小麦这些,缺少雨水,从而影响到生长。

二、立春晴一日,耕田白费力

这句农谚则是在告诉我们,如果立春这天是晴天的话,那么你耕田也白费力,意思就是耕田没有啥作用,耕田的目的无非就是播种,而这个时候是大晴天,后续也是出现连续的大晴天,没有雨水,播种下去,就难以发芽。



这样自然耕田也就白费力了,所以在这个时候,人们更喜欢下一点小雨,有利于春天的播种,作物也能顺利生长。

三、立春暖,冷到二月满

这里说的立春暖,意思就是立春的天气气温比较高,那么后续就容易出现极端的天气,比如说,容易出现倒春寒,导致作物出现受灾的一个情况,而如果天气比较暖和的话,大概率会出现大晴天,所以在这个时候,人们还是希望能够下点雨会比较好。



四、立春放光明,天晴到清明

立春在这天如果是晴天,那么到了清明的时候,都是以晴天为主,也就说明,整个二三月雨水都比较的缺乏,这个也是人们不愿意看到的,雨水缺乏的话,会严重影响到作物的生长,不利于后续的丰收年。



明日就是立春节气,人们害怕晴天,是因为担心后续容易出现春旱,或者是极端天气的出现,当然农谚毕竟有一定的地域性,我们作物了解就可以了,具体的天气情况,还是要以天气预报为准。朋友们,你们当地立春有怎样的谚语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