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过年这几天,感觉我们村里好冷清,我妈打了几个电话想预约去拜年,但亲戚都说出远门玩了,不在家里。
父母不信邪,还特意坐车去市里看看周围的人到底去哪里,得出了一个结论:
过年期间,我们这里连大街上也没几个人!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现在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发生改变,不喜欢呆在家里,但又不热衷于走亲戚拜年,都喜欢出外找乐子。
现在每家每户都有车了,逢年过节全家总动员,去逛公园或去逛商场,或约上至亲饮食茶,在外面一呆就是一天,经济条件好的还会去很远的地方旅游,甚至出国。
还记得以前的过年不是这样的,以前收入不多,也没什么消费的场所,现在被商家洗脑都为自己花钱找到理由了,也反映出老百姓的生活是真的越来越好。
但生活变好之后,却反而出现了亲戚间不去拜年、不再来往的现象。
我们小时候,从年三十开始,大人们吃完团年饭就会围在一起打牌至通宵,年初一零辰还有放鞭炮环节,一直会持续热闹到白天。
白天的时候就轮到妇女拜神接福,然后带着小孩去找长辈拜年“逗利是”,完毕出来逛街或玩鞭炮。
初二之后就开始各种拜年活动,有的还会在亲戚家吃饭,主人家㓥鸡宰鹅接待亲朋,饮饱食醉之后,大人们又开始“博杀”了。
但到了我们这一代长大之后,估计在我们这里很难看到这些场景了。
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以前那个年代的人,虽然也有攀比,但大家都穷,都是五十步笑百步。
不像现在贫富比较悬殊,有的有钱亲戚嫌弃穷亲戚,只要小日子过得滋润一点就喜欢到处炫耀。
你喜欢“晒命”没问题,但到了显示实力的时候,当别人求他借点钱或想他关照一下,他就“托手肘”,还搞到连亲戚都没得做了。
而穷亲戚习惯了被人看不起,所以也不愿意去巴结那个亲戚,所以不相往来。
又或者有的穷亲戚对富亲戚索取无度,以前人家一直关照他,但他不懂感恩,某天不再关照了,他就心生怨恨。
自己过得好,亲戚会说你不关照一下对方;自己过得不好,又说你无本事。但有时又碍于亲戚关系不得不往来,一见面又不搞到欢而散。
不过现在的年轻人不再热衷于这种无效的社交,他们觉得总之从今以后,各自过好自己的生活就行,谁也不想麻烦谁,谁也不愿取悦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