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近现代史当中,中东历史颇让人玩味。
当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人们生活在一片土地上,祸根就已经被埋下。
火药桶的点燃要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崩溃开始说起。
初中历史书曾经这样讲述一战的意义:帝国主义发起了战争,而战争结束后,是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在欧洲、在亚洲,英法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也包括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奥匈帝国)的殖民地上,罗马尼亚、保加利亚……伊拉克、黎巴嫩、叙利亚、巴勒斯坦……建立起崭新的民主国家……
然而,在巴勒斯坦,由于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三大圣地坐落于耶路撒冷,以及复杂的历史经纬。
随着欧洲排犹,以及二战纳粹德国对犹太人有组织有系统的灭绝。
分布在全世界的犹太人达成的一个共识就是:如果没有自己的国家,那么犹太人就永远没有家。
而犹太人只会把目光投向巴勒斯坦,他们说那里是犹太人的应许之地。
自一战结束到二战结束,巴勒斯坦的犹太移民越来越多。
富裕的犹太人从当地人手上买下土地。
而当地贫苦的佃农则有可能失去了希望。
就像本片所表现的,从一个犹太人定居点眺望不远处,就是一个或者多个巴勒斯坦村庄。
自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崩溃以来,犹太人和阿拉伯人越来越无法在这里和平相处。
敌视、恐惧、怒火随时会演变成一场血与火的灾难。
二战后,全世界普遍同情犹太人的遭遇,这也是英国殖民者从巴勒斯坦撤退前支持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地方的一部分土地建立犹太国的原因。
也是联合国181号决议也支持这个主张的原因之一。基于历史与现实的妥协方案。
自1948年古德里安宣布以色列建立至今,在巴勒斯坦地,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以色列与埃及、叙利亚、黎巴嫩、巴勒斯坦人之间的流血和战争从未停止过。
我们究竟应该同情犹太人还是阿拉伯人?埃及——视苦难中的巴勒斯坦人为兄弟。
前四次中东战争,埃及人为巴勒斯坦兄弟流尽了血。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在丛林法则中,以色列活了下来,而且越发兴盛。
反观巴勒斯坦人,贫穷、暴力却始终没有改变。
加沙地带就是一个大监狱,人们的希望居然是全世界都唾弃的哈马斯。
而在约旦河西岸,巴解组织一团散沙,几十年来,人们也都明白法塔赫是烂泥扶不上墙。
巴勒斯坦人民一次又一次错过建国机遇,直至今天。
而每一次巴以冲突都充斥着恐怖主义对平民的袭击。
在人类星球上,巴勒斯坦恐怕是最没有希望的一块土地,因为仇恨与流血始终不能停止。
也许有人会说:首先放下仇恨,然后停止流血,然后巴勒斯坦建国……
可是,巴勒斯坦人民没有正确的选项——选择谁来带领他们放下仇恨、停止流血和完成建国伟业?答案是过去没有,现在也没有!
前四次中东战争,埃及义不容辞的站出来,成了阿拉伯世界的实际领导者。
也拿回了苏伊士运河,却也险些丢了西奈半岛。
无论是腐朽的埃及末代王朝,还是强人政客纳赛尔、萨达特,他们都选择了与以色列武装斗争。
最后,埃及终于承认了以色列的存在,选择放弃仇恨,停止流血。虽然实际上,约旦国王更早之前就有了这个智慧。
本片试图以客观冷静的旁观者身份,甚至是期望以一个埃及记者的视角从一个犹太定居点的故事去看待以色列坚果和第一次中东战争。
影片最终也暗示了这样一个结论:巴勒斯坦人民只能等待,虽然未来不可期,但必须等待……
胜利的形象 (2021)
影片改编自1948年的真实事件,看完此片或许有助于您更多的理解目前的中东局势,也算是一面中东战争的镜子吧!
前往
战争电影精选
你想要的 | 我都有
电影大餐、谍战动作,荤素搭配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点个 “ 赞” 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