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预制菜攻陷的年夜饭,到底能不能吃啊?

一边骂预制菜难吃,一边年夜饭预制菜销量暴增,你家今年的年夜饭用预制菜了吗?

#293元8个菜预制年夜饭热销#,前两天这个热搜词条,让很多网友大呼魔幻。



也不光是这一个套餐,现在打开电商app,随手一搜“预制菜年夜饭”,从几百块到几千上万一桌,各种档次的预制宴席应有尽有。

有些菜单甚至还可以DIY替换选菜,大年三十晚上连火都不用开,一台微波炉就能搞定一整桌年夜饭。

方便是方便,不少打工人看完却很不是滋味:

“你说上班吃外卖预制菜就算了,毕竟时间紧没得选,难道回家过年还要吃预制菜吗?”

说好的团圆饭变成了外卖拼盘,大家都在吐槽如今春节没有年味了,年夜饭预制化会让年味更淡吗?



其实早在上世纪60年代,欧美就开始研发预制菜了,只不过到了口罩三年期间,整个餐饮行业堂食受限,再加上电商的迅速发展,预制菜才开始在国内普及。

不过,虽说预制菜在国内还算是一个“青春”产业,产值却已经“一日千里”。

据统计,国内预制菜的市场规模,已经从2020年的2888亿涨到了2023年的5165亿,3年间近乎翻番,到2026年预计就能过万亿了。

实话说,中国消费者对预制菜是天然有抵触心理的,因为咱们吃东西都喜欢讲究个“新鲜”,只要能现做,一般不会用半成品。

但就是在这么一片土壤上,预制菜产业依旧野蛮疯长,原因也很简单,这玩意儿优势太明显。



由于只需简单加热就可食用,预制菜烹饪起来确实很方便,热水一煮,或者微波炉一转,几分钟后就能开袋即食。

网友戏称它是“中国第九大菜系”,小到家常炒菜,大到佛跳墙这类高级菜,无需大厨,任何餐馆或者普通家庭,都能轻松做出一大桌菜肴,而且味道一般都在及格线以上。

除了方便快捷,省去了许多烹调工序,预制菜之所以能俘获嘴硬的中国人,最大的优势还是其极低的售价。

在1688批发采购平台上,大部分中餐预制菜包的售价仅在3-8元/份,荤菜也就十几块。

像前面我们提到的293元8个菜的年夜饭套餐,平均一个菜30多块,这要是去餐厅吃现做的,价格绝对翻一倍不止。

在家做就更甭提了,时间成本先不算,还未必有它做的好吃。

这些预制半成品的调味配方好歹也是经过了研发团队实验调配的,大概率更符合绝大多数消费者的胃口。



预制菜为什么能在流行?说白了就是因为它方便省事,能解决很多家庭成员不会做饭的情况,让年夜饭更丰盛,口味一般也有保障。

再说了,预制菜不是洪水猛兽,技术的进步,已经使得预制菜产品进化了很多次。

比如现在普遍应用的急速冷冻技术,已经可以让预制菜不加防腐剂变为现实。

当预制菜越做越好,也越来越健康时,费时费力一日做三餐的家庭成员就可以被“刑满释放”,离灶台和油烟远一点,也不失为是一件好事。

还是那句话,只要商家明确告知消费者,自己卖的是预制菜,并且明码标价,那这就无可厚非,毕竟有需求就有市场嘛。

大家真正反感的,是那些卖着手工菜的价格,却用着预制饭的菜品。

饭店里标价100元的牛肉炖土豆,如果用预制菜是商家黑心,但如果只卖20元一份,用预制菜那就是物美价廉了。

相比起商家用不用预制菜,大家真正介意的,其实是有没有知情权。



不过话说回来,预制菜或者“年夜饭外包”能流行,总归是年味淡了的一种表现。

还记得小的时候,每到年三十儿的下午,全家人都提早聚到老人家跟前儿,各自忙前忙后。

老爸和叔叔在厨房杀鱼焯肉,妈妈和婶婶围着餐桌包饺子,几个小朋友也都帮着择青菜。

为了这一桌年夜饭,全家上下都很有参与感。

但是现在,一大家人一起做饭的场景,确实也越来越少见了。

现在大家伙的生活水平都好了,平时想吃什么好吃的,随时都能吃到,不差这一顿。

非要在年夜饭上追求山珍海味,用太多预制的大菜,或者直接到餐厅点一桌,其实也没这个必要。



最近有句话很戳心,人总是在最接近幸福的时候,才最能感知到幸福。

虽说预制菜和餐厅菜味道有保障,全家人一起动手准备年夜饭的那一个下午,其实比那桌菜更有年味儿。

咱家今年的年夜饭,饭桌上有预制菜吗,欢迎评论区拍照讨论啦。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