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很多人都去看电影了。消费者还能跟着电影体验新的旅游方式。电影《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与河南博物院、殷墟博物馆开展宣传合作,吸引观众体验“电影+博物馆”的旅游方式。观众往返银幕光影和馆藏瑰宝之间,与殷商历史来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相遇。
电影《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中,殷商元素随处可见。河南各地出土的青铜器、玉器、刻辞甲骨等商代文物,其独特的造型工艺和背后的故事,为电影的美术设计和角色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
殷墟博物馆副馆长 郭卫兵:闻太师摆的“十绝阵”的阵符,就是甲骨文“目”字的艺术变形,甚至女主角邓婵玉这一形象的灵感也来源于著名的商代女将军妇好。
从电影院走进博物馆,观众与电影中的殷商元素不期而遇,加深了对于电影背后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感受。
游客 叶子:在电影里面听到的一些音乐应该是来自诗经的一些段落,在博物院又看到相关时期的文物,就觉得电影和历史结合得也特别好,我们在过年看到这样的作品也觉得特别震撼。
通过电影的艺术化表达,一些观众对神秘而精美的商代纹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专程来到博物馆近距离观赏青铜器表面的纹饰细节。
游客 沈小龙:上午在影院看了《封神》,印象很深的就是里面有很多很精美的器具,还有纹路,中间只认识饕餮纹,对其他纹路并不是很熟悉,想到河南博物院有很多精美的商周青铜器,就想着过来能够进行学习参观,了解纹路的含义。
在河南博物院,文创商店发放红包、海报等电影周边,提供电影官方印章,吸引影迷参观打卡的同时也为电影推荐导流;在殷墟博物馆,讲解员们引导观众寻找电影中的“同款造型”,在互动中科普趣味历史知识。
电影有着天马行空的奇幻画面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激发着观众对于历史文化的好奇心,而博物院则以厚重的考古发现与翔实的科普介绍,让观众深入了解千年以前的社会图景。
河南博物院研究部主任 武玮:我们在电影院里可能会看到一个有关商代历史的东方神话故事,来到河南博物院以及其他相关的博物馆,会看到一个更真实的商代历史。通过电影和博物馆的相互结合,能够更加全方位地来展示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游客 陈菁华:通过看电影能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的文化,我觉得非常自豪。走进博物院看到我们这么多的文物展出展品,我觉得咱们中国宝贝太多了,身为一个中国人,我觉得这是非常非常值得骄傲的事情。
(总台央视记者 吴薇 宋琎 王涛 艾泽乐 杨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