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7日莫斯科时间凌晨3时,俄罗斯战略火力部队启动"寒冬行动"突击计划,对乌克兰首都基辅实施大规模空中打击。俄方首次部署最新改进型号的空地打击系统,包括搭载改良型制导系统的"匕首"高超音速导弹组群。
当地时间上午9时,基辅市政府紧急发布公告,全市80%区域供暖系统出现不同程度故障,预计修复时间将持续数周。俄军此次空袭采用新型"饱和突防"战术,通过同时发射多批次导弹,试图突破基辅防空系统。
乌克兰武装部队于1月3日凌晨调动东部战区的远程火力打击系统,对俄罗斯别尔哥罗德州军事目标实施精确打击。俄方防空系统在第一时间捕获来袭目标,S-400防空导弹系统与"铠甲-SM"近程防空系统构建的多层防御网络全程保持高效运转。双方在战略打击能力上的较量进入新阶段,远程精确打击能力将成为未来战场的关键因素。
乌克兰东部战线,围绕红军村(波克罗夫斯克)的争夺战进入白热化阶段。自2024年7月以来,俄军采取"包围分割"战术,逐步形成对该地区的战略包围。红军村是连接顿巴斯地区南北交通的枢纽,其战略地位举足轻重,是乌克兰东部重要的工业基地,更是连接顿涅茨克和扎波罗热两大战区的关键节点。
乌克兰国防部投入第25空降旅、第31机步旅等多支精锐部队。后勤补给链条出现断裂,前线部队协调配合不足,乌军在此次战役中的优势逐渐被削弱。乌军指挥系统存在重大漏洞,部分重要军事物资未能及时运抵前线,导致作战效能大幅下降。
乌方过于依赖单一作战方式,未能充分考虑俄军可能采取的多样化战术变化,在面对俄军灵活多变的作战方式时显得准备不足。前线部队与后方支援单位之间的协同能力不足,影响整体作战效果。
俄军侦察部队通过"菲利克斯-M"远程雷达系统,发现约10万名乌军在东部战区边缘地带集结。其中包括装备美制M1A1坦克和德制豹式坦克的精锐装甲部队,约2万人的前锋部队计划向红军村方向推进。
俄军指挥部立即调整作战部署。乌军此次大规模调动采用"暗夜穿梭"战术,试图利用夜间能见度低的优势转移重型装备。俄军最新部署的"夜枭-K2"热成像侦察系统全程锁定乌军调动轨迹。该系统在完全黑暗环境下能实现15公里范围内的精确目标识别,提升俄军的战场态势感知能力。
俄军主力放弃泽列诺夫卡村的正面突破路线,转而选择从地形崎岖的北部山区发起进攻。这一区域地形复杂,常规作战装备难以通行,乌军在该区域部署相对薄弱。俄军此举打破乌方原有的战术预判,为后续行动赢得先机。
俄军向乌军集结区域发射超过500枚新型热压燃烧弹。代号为"龙息-M"的改进型燃烧弹覆盖范围更广,其特殊的金属燃烧剂能够持续燃烧长达10分钟,对装甲车辆的穿透能力较常规燃烧弹提升约40%。乌军损失装甲车辆85辆,其中包括15辆主战坦克。
俄军特种部队采用小规模、多点位的突袭方式,切断乌军3条主要补给线路,迫使其放弃原定的支援计划。此次行动体现现代战争中信息优势向战场优势的转化,俄军通过精准的情报获取和灵活的战术运用,有效遏制乌军的战略意图。
乌军增援部队转入防御状态,其主力部队被迫向东南方向转移。此轮行动中乌军伤亡人数超过2000人,重型装备损失价值约8.5亿美元。这一战果削弱乌军的战场机动能力,影响其后续军事行动。俄军已在该地区构建多层次的火力封锁网,继续保持对战场态势的主动控制。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