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春节不仅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也是一场全球共享的文化盛宴。1月30日起,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推出“四海同春中国年”全媒体报道,邀请在海外的山东人和在山东的外国友人讲述过年的经历,展现多元文化交融下中华文化的魅力,讲述中国式现代化的山东故事。
德国教授爱上中国水饺
“青岛已经成了我们的第二故乡。”今年68岁的哥德曼,在青岛科技大学中德科技学院执教20多年,他和家人在青岛度过了20个春节。
“除夕当天,我们邀请中国朋友来做客,谈友谊、叙家常,畅想新年打算,共度新春佳节。”哥德曼说,今年的年夜饭有四喜丸子、风味排骨、清炒荷兰豆、红烧龙利鱼等10道菜,还有韭菜鸡蛋馅儿饺子、西葫芦鸡蛋馅儿饺子、虾仁馅儿饺子、白菜肉馅儿饺子,花样丰富,味道可口。
说起水饺,哥德曼的儿子阿诺说,家人都喜欢吃。“中国朋友也教我们包饺子,过春节的时候,朋友会在饺子里面‘藏’上硬币,谁吃到有硬币的饺子,就代表一年的好运气!”他笑着说。
作为德国帕德博恩大学资深德语教学专家,在青岛科技大学中德科技学院建院伊始,哥德曼主动请缨,于2001年10月举家来华。20多年来,哥德曼培养了一批批中国大学生,其中先后有1200余人赴德学习,很多人毕业后继续在慕尼黑工业大学、亚琛工业大学等高校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在授课之余,哥德曼还精心撰写了一本书籍《Mein Qingdao》(《我的青岛》)。书里记录了他在青岛科技大学从教20多年学习、生活的经历与感悟,以及青岛人的热情好客、青岛的季节变化、老城区老建筑和新的发展故事等。
“希望通过这本书,让更多德国年轻人了解真实的中国,尤其是中国人的热情和友善。”哥德曼坦言,自己来青岛科技大学教学,就是想搭建中德文化交流的桥梁,为中德学子、中德教师、中德人民搭建起知识互联、情感互通、文明互鉴的桥梁和纽带。
阿诺今年36岁,曾就读于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专业,研究生毕业后在青岛从事教育工作,5年前应聘到青岛科技大学中德科技学院。“我爷爷在德国一所中职学校担任数学教师和系主任,我父母先后在德国帕德博恩大学和青岛科技大学教书,他们是我的榜样。受他们的影响,我非常荣幸也加入到了教书育人的队伍中。”阿诺说,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不但更有意义,而且富有趣味性。同时,教学相长,与大学生交流中,自己也学到很多知识,并陶醉其中,乐此不疲。
“按照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我和女儿是属‘猴’的,我太太属‘羊’,儿子阿诺属‘龙’。希望借助中国新春的福气,2025年迎来好运。”哥德曼说。
( 大众新闻记者 薄克国 通讯员 李鲲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