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邓超
走亲访友的居民、外出办事的街坊、打工回乡的游子……渡轮是人们进出微山岛的交通工具,老家在微山岛上的归乡人,一路辗转回家过年,等见到停靠在湖边的渡轮,他们知道,家就在眼前了。无论是大包小裹的乘客,还是满载年货的车辆,都安静地在码头等待,不争不抢排队上船,这趟渡轮,航程12至15分钟,跨越8里多的湖面,就回到了家。山东微山湖旅游发展集团宏远航运有限公司 “鲁济宁车0077”船长张红亚有39年的驾船经验,多年来坚守在春运的岗位上,从船长熬成了老船长,少有与家人团聚的春节。“尽管家就在岛上,但我们不能上岸,要守在船上。”张红亚说,春节是阖家团圆的日子,他们的坚守,是为了更多人能够平安回家过年。
从讨生活到享团圆
船型在变初心未变
“鲁济宁车0077”渡轮载着车和人,从对岸驶来,划出层层波浪,在微山岛东侧的微山岛轮渡码头,已经等候着长长的车队,不到20分钟,这艘800余吨的渡轮就装满了20多辆车,每排四辆小车,一共八排,32辆小车正好一船,车齐船开。 59岁的张红亚立在驾驶舱,这已是他守护的第39个春运,待水手解开缆绳、起锚,两台370的柴油发动机飙升到到1500转,只需12分钟,他们全部能到达对岸。
渡轮行驶在微山湖上,向四周望去,水面开阔,一望无际,尽管湖面风大气温低,还有些乘客不愿待在船舱,爱站到甲板上聊天,向着湖面眺望,船头正对着的就是行船的水道,水道很宽敞。
四面环湖的微山岛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内陆岛,岛上户籍人口一万多人,春节期间,不少人从全国各地回到这个9.6平方公里的湖心岛上。没有桥,但回来的人都知道,湖边的渡轮会带自己回家。
临近年关,回乡的人多了。“如果不是旅游旺季平时一趟船也就装七八辆车,过年过节的时候要多一些,平均20分钟一班,每趟都满载。”1986年,时年17岁的张红亚接过父亲手中的“篙”,成为微山岛渡口的一名摆渡人,“当年我爹撑篙摆渡时,摩托车上船都稀罕。”老船长望着电子导航屏,记忆却在时光长河里溯游。上世纪80年代的水泥船载着穿涤纶工装的打工者,如今船舱里尽是沪牌、京牌的SUV。仪表盘替换了罗盘,GPS覆盖了星斗,唯有4公里水道依旧蜿蜒如初,见证着从“讨生活”到“享团圆”的时代变迁。
“从父亲的撑篙木船到水泥船,再到后来三四百吨的渡轮,我开这条800多吨的渡轮也有三年了。”张红亚说,船型换代,吨位在变,驾驶环境在变,而他只做一件事,把旅客安全送到对岸。这条4公里的水道,张红亚走了大半辈子,已经对这片水域的水文环境了然于胸。
“渡轮从小到大,从几百吨的渡轮到现在近千吨的渡轮。”张红亚回忆说,20多年前春运时看到的多是到各地打工的人群,他们大多背着一个大大的编织袋,匆匆地向着家的方向赶路。随着时间的推移,乘坐轮渡的旅客除了走亲访友的居民以外,更多的是游客的身影。“小车越来越多了,最初的汽车轮渡比较小,只能装下八九台车,而且每天只有很少的班次。”张红亚说,到了现在则变成了可以装下30多辆车、近百名旅客的800多吨渡轮,每天的班次也十分繁忙。
“春运客流量大的时候,差不多要半小时,就要进出一班,好在现在的船都大了,马力也足,全速行驶只要十多分钟就能抵达对岸。”张红亚介绍,在春节前的最后十天和春节后的最初十天,往往也是他们最为繁忙的时刻。作为春运“摆渡人”的船长和船员们,则是白天12小时为旅客的出行服务,而到了夜间,也分别会有一班往返的夜航渡轮,“这是考虑到没有赶上最后一班渡轮的旅客进出微山岛,所以我们过年大多人只能在船上过了。”张红亚说,经历了这么多年春运,他发现除了客流量在不断增加以外,人们出行的目的也从过去的回乡过年,变为了现在的旅游过年。“春节前小车入岛多一些,散客出岛多一些,到了春节之后,则正好相反。”
家在岛上年在湖上
风吹草动即刻起航
“上船下船,来来回回,不知不觉,又是一年。”从上海打工的殷先生和弟弟清晨出门,换乘高铁、大巴一路向北,登上了张红亚驾驶的渡轮,在日落前回到了微山岛。到岸时,殷先生熟练地将包裹递给早已在岸边等候多时的妻子,路上,有熟悉的街坊看到殷先生,大声打招呼,他都热情回应,脸上是藏不住的开心。
看着返乡的游子和旅客一批批安全抵达,张红亚也是满满的成就感,即使靠泊,张红亚却很少登上“近在咫尺”的湖岸,回微山岛上的家里看上一眼。上了船的人,吃饭睡觉都是在船上解决,船上不能使用明火,吃饭、喝水都不大方便。驾驶舱内有一个四方桌,已经掉了漆,一看就用了不少年头,这是张红亚平时吃饭的地方,这个春节,他们的年夜饭也是在船上吃的。
“往年除夕夜,公司会把水饺送到驾驶舱,但吃饭的时间经常碰上渡轮要装车装客,年夜饭只能分批吃,一部分船员在吃饭的时候,另一部分船员正在岗位上忙碌着。”张红亚说,如果出现了任何安全事故,船长是第一责任人。所以就算是休息睡觉,他也只是睡在驾驶舱里,以便能够第一时间听到船舱里的“风吹草动”,一有动静他就要起身前往驾驶台。令他最忧心的是听到救护车的鸣笛声,那意味着岛上有突发急症的游客或居民,他的船便是唯一的救生工具,需要以最快的速度将救护车送达对岸。“听到救护车的声音,无论船上有几辆车我都要第一时间起锚,人命关天,根本无法用价值衡量。”
春运期间张红亚每天平均要跑12个来回,只要到了休息时间就会抓紧时间休息。至于今后是否会继续做船长,张红亚说:“一般上了船的,以后就很难上岸了,肯定会一直干到退休,做我们这一行,朋友圈都很小。”他解释说,如今妻子和孩子定居在了枣庄市薛城区,平日里只有倒班休息时才能回家看一眼。“平时自己在船上,认识的朋友也基本从事这个行业。”张红亚说,这可能是一种“职业惯性”,不但船长如此,船员也是如此。“其实船上的生活很简单,除了偶尔会想家人。”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