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剑父:民国大刺客,画坛一宗师

从辛亥革命到民国这一段时间,可以说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如同春秋战国一样,英雄辈出,大师辈出,在国家内忧外患中,众多知识分子为民族前程,前赴后继,拼死搏杀,描绘出一幕幕史上最精彩的画卷。

春秋战国中的英雄,刺客占有很大的比例,司马迁对他们也是崇敬有加,花了大量的笔墨进行褒奖,而辛亥革命也一样,到民国建立前,刺杀也是其最主要的手段,一直到民国后,余波亦未曾平息。



其中最有名的,是史坚如、吴樾、徐锡麟、高剑父、彭家珍等等,当然也包括后来成为大汉奸的汪精卫。

高剑父,一听这名字就英气逼人,似乎就是天生的刺客,不过,相比较而言,高剑父在这一堆的刺杀高手中,知名度要稍微低一些,他刺杀的对象是两广总督张鸣岐和水师提督李准。



因为,高剑父是参加了黄花岗起义的志士,看着昔日的好兄弟纷纷惨死在这两人的手中,便发誓报仇,可惜都没成功,最后只将清朝广州将军凤山炸死,这在辛亥革命刺杀清朝高官的行动中,也算是档次最高的成功案例。

然而,现在人们知道的高剑父,却是他的另一个身份,即岭南画派的宗师,这个画派与海上画派和京津画派一起,被称为中国三大画派,撑起了中国画坛的半壁江山,所以,如果说一个学画的,肯定是知道高剑父之名的。



从民国大刺客到画坛一宗师,高剑父妥妥的是一位“斜杠”人物,至于书法大拿,民国是数不胜数,胡汉民、吴稚晖、于右任等等,都是高手,至于绘画的并不多,同他相比拟的,可能只有上海的民国元老王一亭。

高剑父,名仑,字剑父,出生在广东番禺的一个四代行医之家,祖父和父亲不但是悬壶高手,还武功高强,并且还极擅长绘画,尤以画梅花著称,就这方面来讲,高剑父的基因传承是相当强大的。

他的家境并不是很好,很小就在族叔的药店中当学徒,14岁时开始学画,拜国画大家居廉为师,深受器重;后来他又考上了广东水陆师学堂,但不久便因病辍学,于是就在家研习绘画。



左起 卢传远、叶永清、李抚红、高剑父

继而在当时风气的影响下,高剑父东渡日本,同廖仲恺夫妇住一起,一边卖画为生,一边在日本学习绘画,最后从东京美术学校毕业。

在日本同廖仲恺这些革命党人同居一室,所受的影响自然是很大的,所以,高剑父不但加入了日本的绘画团体,同时也加入了同盟会,并成为同盟会的骨干成员。



他主动请缨参加革命党的刺杀和起义活动,在孙中山的指示下,他回到广东发展组织,担任了同盟会广州支会的会长,主要任务除了全面主持工作外,还具体负责暗杀团的活动。

他在广州开了一家画店,以此为掩护开展活动,他四处奔走,宣传革命,发展会员,后来大名鼎鼎的广东都督陈炯明,就是他在这一时期招募进来的。



黄花岗起义时,事前进行了抽生死签,死签为参加攻打总督衙门的人员,生签为外围接应,一心要冲锋在前的高剑父不幸抽到了生签,只能在城外作接应的准备。

战斗打响后,高剑父便发现事有变故,计划完全被打乱,于是,他就直接冲去了总督衙门,当时革命党已经溃散,清军正在追击中,但他却不管不顾地爬上房顶,向下扔炸弹,撤离中还被击中了右脚。



起义失败后, 72烈士血染黄花,革命党元气大丧,为振奋士气,惩办首恶,高剑父率领暗杀团进行了一系列的活动,震慑清朝高官,犹如美军在中东的斩首行动一样,成效显著。

武昌起义成功后,广东作为革命党的大本营焉能落后,坐镇香港的朱执信和胡汉民,便联络高剑父准备里应外合,发动广州起义,于是,高剑父任广州东路新军总司令,同陈炯明等人一起行动,最终光复了广东全境。

广州光复之初,以高剑父的功绩和影响力,足以担任广东都督,而各军首领亦有此意,但他坚辞不就,让与陈炯明;及袁世凯称帝,孙中山领导的“二次革命”失败,高剑父流亡日本,参加了孙中山建立的中华革命党,积极进行“倒袁运动”,继续为共和奋战。



袁世凯死后,中国进入了军阀混战时期,此时的高剑父早已心生退意,他不以民国元勋自居,在众多的革命党人为了权力又起纷争之时,他彻底地退了下来,不要一官半职,继续他的绘画艺术,于是,他挥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

重返绘画艺术的高剑父,把全部的热情,都投入到了新国画运动的倡导工作中,以艺术救国为指导,创办了春睡画院和南中美术院;他历任广东省立工业学校、广州市立艺专、南中美术院校长;后来又任中山大学和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以及广东美术会会长。

高剑父与胞弟高奇峰及陈树人,号称“岭南三杰”,其创立的现代国画亦被称为岭南画派,在国画界有着很深的影响。



作为一位辛亥革命的元老,历经了枪林弹雨的拼杀,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又在日本汲取了日本画风的营养,所以,他的画有着很鲜明的特色。

其最突出的成就,就是由艺术大众化,进而为大众艺术化,这便是他提出的“新国画”的观念,他也为此做出了艰辛的努力,但是,他的理念也受到了传统画派的挑战,被指谪为标新立异的典型。

其实,早在1908年,高剑父便进行了这方面的尝试,他在广州举办的画展中,就在国画中注入了新元素,将一些从未入画的新事物代入其中,如飞机和坦克等等。



这当然引起了传统国画界的不满和责难,高剑父及其追随者们被认为是“不中不西”的“混血儿”,可以说是遭到了整个画界的排斥和抵制。

对此,高剑父毫不妥协,他在学术报刊上同那些反对之人进行了论战,以简述其“折衷中西、融汇古今”的绘画理论,他发文说:

“今天的艺术,不是什么闲情逸致,来消永日的娱乐品,而却成了表现思想的媒介。它是有其主动的、积极的、领导的作用。它暴露了人类社会的黑暗,歌颂着人类社会伟大的光明事迹,它是负起改造人心的责任,而更积极地指示了人生正确的道路。”



经过长达两年之久论战,以及岭南派画家迭出的优质画作,高剑父最终确立了自己在画坛的地位,也使得岭南画派异军突起,成为中国三大画派之一。

我对绘画知之甚少,但却知道著名画家黄宾虹对传统画的一个评价,他说:“唐画如面,宋画如酒,元画以下,渐如酒之加水,时代逾后,加水逾多,近日之昼,已经有水无酒,不能醉人,薄而无味。”

高剑父的画紧密地同时事结合在一起,以画来讽刺时事,宣传革命;例如,当他的老朋友廖仲恺遇刺及蒋介石背叛革命时,他画了《弱肉强食》来发泄心中的痛恨。



而抗战时,他目睹山河破碎,国之将亡的惨状,画了《白骨犹深国难悲》,在刻画了当时饿殍遍野的实情,同时也表达了对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深恶痛绝。

岭南画派从根源上说,仍然是以中国画为主,吸收外来元素为辅的一种画风,体现的是岭南画派“守正创新”的精神,故而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加之高剑父注重对后进的培养,所以,岭南画派得以有序传承,后继有人,大师层出不穷,更加地发扬光大。

他不仅有“四大弟子”,而且有一位更加有名,这便是在人民大会堂与傅抱石合作完成巨幅国画《江山如此多娇》的关泽霈,因为高剑父喜欢李白,所以,就将其改名为关山月。



高剑父的原配夫人是宋铭黄,妥妥的巾帼英雄,不仅参加过黄花岗起义,还在北伐时任革命军女子敢死队队长,她能文能武,长于刺绣,还是广东刺绣的代表人物。

二人一见倾心,遂为夫妻,一个作画,一个刺绣,相得益彰,在民国元老中,可谓是人人羡慕的神仙眷侣;可惜后来因为得了肺病,这在当时可以说是不治之症,不得不与高剑父分居。

因为没有给高家留下一男半女,宋铭黄很是自责,于是,她看中了时年17岁的中山姑娘翁秀芝,这姑娘不仅漂亮,且温柔贤惠,宋铭黄于是便延请至家中帮忙打理家务,其实是想让促成二人的好事。



高剑父与翁芝及儿子1949年合照

高剑父自然是没有拒绝,在一番推辞后,没有婚礼,没有请客,在弟子们一一敬茶后,二人结为夫妻,后来高剑父将翁秀芝的名字改成翁芝,育有一子高励节。

日本偷袭珍珠港后,战火很快烧到了华南,高剑父避居澳门,他在澳门举办画展,收入用作慈善和抗战经费,当汪伪政府为粉饰太平,也在澳门举办展览时,便向高剑父求要一些作品来撑门面,被高剑父一口拒绝。

高剑父同汪精卫曾是一个战壕的战友,关系很不错,当有人劝他看在以前的面子上,应付一下也就是了,可高剑父却斩钉截铁地说:“此乃大节攸关,遂与汪是故旧,深交至此,亦不能不断绝。”



抗战胜利后,高剑父回到广州,依然从事着艺术教育事业,解放前夕,基于各种原因,他又回到澳门居住。

1951年春,应宋庆龄、李济深和何香凝等老朋友的邀请,高剑父准备北上,不料突发疾病不能成行,病情越加严重,于6月22日在澳门逝世,享年72岁。

1988年,他所有的作品、书信、诗文集和写生册,以及春睡画院旧址的房产等等,由夫人翁芝无偿捐献给广州市政府;大师已逝,赫赫之功,却已开花结果,留下春光无限。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高剑父,一位终生吟唱着《侠客行》的英豪,从辛亥革命的战火中走来,化身为艺术救国的民族精英,创岭南画派,绘江山胜迹,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他热爱的祖国,他的精魂,不仅永远地留在了那远去的烽火硝烟里,更是印在了那一幅幅精美的画作中……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