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上将王建安不幸在北京病逝,众多国家领导人纷纷前来吊唁,其中尤其以上将许世友最为悲痛,因为在众人的交集当中,以他和王建南的关系最为紧张,而两人的感情也最为深厚。
许世友不止一次跟人诉说,要说我军当中脾气火暴的将领可是不少,其中以彭老总最为出名,但是要说到刚正不阿、说一不二,那就首推王建安,因为他的那个脾气,可不是一般人能够受得了的……
刚正不阿,有错必纠
王建那出生在湖北省红安县,因家中贫困而参军,在1927年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参加了黄麻起义,要知道当时的许世友也是黄麻起义当中的一员,只不过两人所在的部队不同,两人也是只闻其名不见其人。
到了红军长征时期,两人这才有了第一次的合作,当时许世友被中央任命为红四军的军长,而王建安则是红四军的政委,两人第一次见面便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许世友的脾气直来直去,属于典型的有话直说从不拐弯抹角的性格,而王建安也从来都是说一不二,吐个唾沫是个钉的秉性,所以两人之间的交流一向是干脆利落,从没有拖泥带水的情况。
脾气秉性相似,再加上两人都参加过黄麻起义,如此相似的经历让两人成为无话不谈的好友,部队当中的也成两人是“廉颇和蔺相如”,只不过这样的性格在好的时候能够非常默契,但是一旦产生分歧那也将会成为不容易解开的死疙瘩。
在红军时期,因为张国焘的“右倾主义思想”差点葬送了我军的有生力量,所以在1937年的时候在延安举行了深刻批判张国焘“逃跑主义”思想的斗争和教育,当时的许世友和王建安也在抗大进行学习,所以也参加了这次运动。
只不过许世友平日里打仗习武习惯了部队的生活,让他安下心来受教育听思想,对他而言无疑是一种折磨,在他看来,与其在学校里听着老师夸夸其谈,不如实打实的上战场跟敌人真枪实弹的对抗来得痛快。
于是他便将自己的想法跟王建安、洪学智、詹才芳、陈再道几人一说,顿时受到了几人强力支持,于是他们干脆一不作二不休,趁着学校没有发现,直接拿着枪回到四川打游击去。
但是王建安正在临走的时候是越想越不对劲,虽然他也很想尽快返回战场,但是许世友等人的所作所为无疑是在违反学校的纪律,于是王建安果断地将此事汇报给了校方,而许世友等人也是被校方抓回来之后受到了严厉的批评。
事后许世友对王建安是恨得咬牙切齿,大骂他是队伍当中的“叛徒”,但是王建安也是出了名的犟脾气,他认为自己是在及时纠正许世友等人的错误,于是两人是针尖对麦芒,谁也不肯低头。
眼看一个政委一个军长天天闹不和,党中央最终还是选择将他们调离彼此的岗位,然而两人走了之后,彼此又很怀念和对方一起共事的日子,但是最终还是因为脾气和性格的原因,谁都不肯率先低头,直到在解放战争当中攻打济南的时候,两人再一次不期而遇。
放下隔阂,主动担任助攻
1948年豫东战役结束之后,毛主席、朱总司令和周总理等人便开始酝酿攻打济南的方案,当时王建安的部队正好就在济南附近,于是中央军委便第一时间将他召集到西柏坡商谈作战方案。
在会议上,毛主席着重指明了解放济南对我党解放全中国的重要性,并且一再强调这一战只能胜利不能失败,王建安听后也是兴奋的摩拳擦掌,斗志昂扬地表示一定会不惜一切代价解放济南。
毛主席听后十分的高兴,但是济南作为国民党所驻扎的军事要地,可绝非王建安一人能够顺利拿下来的,所以毛主席想要派一个人来帮助王建安一起攻克济南,听到这里王建安顿时有些沉默,隐隐当中他便猜到毛主席所提的那个人是谁。
果不其然随后毛主席便提到了许世友的名字,并且还点出了两人之间有着很大的隔阂,甚至军中还传出了两人“势不两立”的传闻,但是毛主席却认为两人并非是“势不两立”,而是“孤掌难鸣”,因为在红四军时期两人就把部队治理得非常出色。
王建安听后心里很不是滋味,对于他和许世友之间的矛盾,那时候不止一次想要化解,但是又不想放低自己心中的底线,所以两人的关系才会一直僵持不下。
毛主席看到王建安的样子,语重心长地解释道:山东兵团里边大多是山东的战士,而许世友又在胶东部队当中很有声望,你王建安在鲁中、鲁南地区也颇有名气,所以我想让你们这“山东双雄”强强联手,共同打一场漂亮仗。
王建安听后点了点头,他明白毛主席的良苦用心,于是坚定地说道:“报告主席,许世友擅长打攻坚战,尤其是在两军对垒的时候最能体现他的优势,所以我愿意充当他的副手,帮助他啃下济南这块硬骨头。”
毛主席听后满意地点了点头,他最看重的就是王建安这种顾大局、识大体的品质,于是便拍了拍王建安的肩膀,郑重地说道:“那咱们就上演一出‘失空斩’,打不下济南,先斩许世友,再罚你王建安,我也向中央请罪自降三级。”
王建安听后郑重地点了点头,随后便主动联系上许世友,告知了自己将会担任他的副手,全力配合他拿下济南,许世友对于王建安的态度也是深感意外,他是万万没想到王建安会主动找他合作,并给还愿意低头给他当副手。
于是许世友在攻打济南的时候格外卖力,他可不愿意在王建安的面前丢了脸面,而两人也是时隔多年之后再度联手,双方的恩怨也随着济南的大捷而土崩瓦解,事后许世友才明白毛主席的良苦用心和王建安的高风亮节。
但是王建安却表示:这次是顾全大局便先暂且放过许和尚,要是下次他还想着要违反纪律,我王建安还是会不念旧情大义灭亲,对此许世友也是连连表示,有王建安这个“铁面包公”在,再借给他一个胆子他也不敢再犯错误了。
参考资料: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王建安
湖北党史:于细微处见魅力--上将王建安二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