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革命战争年代,毛主席有许多爱将,比如说许世友、粟裕等等,杨成武也是其中之一。杨成武因出色的指挥才能受到毛主席的器重,更是四次在关键时刻召见他,亲授使命,足以看出主席对杨成武的器重和信任。

然而在1955年大授衔期间,毛主席却公然表示:“杨成武可不授上将。”本以为杨成武会有不满情绪,令人意外的是他不仅没有失望和不满,反而很高兴,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



毛主席的爱将——杨成武

1929年1月,杨成武在革命引路人张赤男的带领下参加了福建长汀县古城、四都农民暴动。同年3月,毛主席和朱德率领红四军的战士们占领长汀县,歼灭在此盘踞已久的敌军。

当这一消息传到驻地后,张赤男和杨成武连忙率部赶往长汀县,想要见一见毛主席和朱德。由于形势紧张,杨成武最开始没能见到毛主席,虽然有些失望,但更多的是激动。



直到这天晚上,杨成武正在院子里给大家开会,张赤男突然进来说:“毛党代表来看我们啦!”大家激动得站起来将毛主席围在中间,杨成武一边维持秩序,一边激动得看着毛主席。

毛主席先是笑着向大家问好,然后逐个走到大家面前一一握手。当他走到杨成武面前的时候,和蔼的说:“同志你好,你叫什么名字?”杨成武当即敬了个军礼说:“我叫杨成武,毛书记您不记得我了?咱们还一起缴过民团的两次枪呢!”

毛主席紧紧握住杨成武的手说:“没想到啊,真是没想到,你看着年纪不大,却缴过敌人的枪,很好很好,继续努力!”杨成武笑着说:“是,我会努力的!”



而杨成武也没有辜负毛主席的期望,在之后的日子里频频完成主席交给他的任务。

1935年8月,党中央和毛主席商量后,决定让杨成武率领的第4团担任先遣任务,为红军过草地作探路先锋。毛主席将杨成武叫到住处,先是根据当前形势和他分析利弊,然后说:

“草地人烟稀少,有时候连树木都没有,不仅晚上寒冷多雨,就是白天也是变幻莫测的,一个不小心就可能被沼泽吞噬,所以我们决定让你率部当先遣队。到时候你们需要多做一些指示牌,插得牢固一些,好让后面的队伍跟着指示牌前进。”



杨成武一边听一边在小本子上写写画画,最后合上笔记本说:“请主席放心,我杨成武保证完成任务。”而他也确实是那样做的,成功带领大家走出草地。

1937年8月,杨成武被任命为八路军115师独立第一团团长。毛主席始终关注着杨成武,并将他当作一枚战略棋子,哪里有需要就往哪里放。

1948年4月,杨成武被委以重任,率部护送毛主席去东北。要知道当时正值我军在战场上的关键时期,毛主席的安危至关重要。他能选择让杨成武护送自己,足以看出对杨成武的信任。不过后来因为一些原因,毛主席取消了这次任务。



1951年,杨成武奉命入朝作战。临行前,毛主席特意召见他叮嘱一番,并为其饯行。期间,毛主席和杨成武喝了三杯酒,这三杯酒和叮嘱既是重要指示也是对他的信任和期望。

毛主席:杨成武可不授上将

杨成武的资历和立下的战功,足以在1955年大授衔上被授予上将军衔,那么毛主席为何要说“杨成武可不授上将”呢?其实这一切都和另一位将军有关——董其武。



1955年,评衔人员在讨论董其武军衔的时候,纷纷赞同授其上将军衔。然而当这一消息被董其武知道后,他却有些受宠若惊,认为自己只是起义将领,授上将未免有些太高。于是他写了一封信,请杨成武代为转交给毛主席。

董其武在信里是这样写的:

“主席您好,得知我被授予上将军衔后,我实在是受宠若惊。我在起义前只是中将军衔,起义后能够维持原先的职务和军衔,我已经非常感谢党和主席您了。
和其他上将相比,我没能为国家做什么贡献,实在是受之有愧。更何况我在历史上是有罪的,怎能和那些有功之臣相比呢?党内、军内还有很多能力比我强的,但他们只被授予中将、少将,请主席能再考虑考虑。”



还没等杨成武将信送给毛主席,他先不赞成了:

“董其武同志,你不要妄自菲薄,你参加抗战12年,我们只参加了8年。更何况你在绥远起义中功不可没,这些都是我们无法相比的。抗美援朝战争中,你的表现也是很好的。所以说评衔的工作人员授你上将军衔是有理有据的,而且这也有利于台湾和大陆的统一。”

董其武叹了口气说:

“你说的这些我知道,我也知道授我上将是主席深思熟虑后的结果,但我总觉得有些不安,所以还请你将这封信交给主席,请主席再考虑一下。”



杨成武见无法说服董其武,只能点头答应:“你这封信我会转交给主席,但我认为主席不会同意。”后来果真如杨成武所想的那样,毛主席看过信后不仅不同意,还说:

“你回去转告董其武同志,他是著名的起义将领,且在抗战和抗美援朝中都立下不小的功劳,授上将是应该的。但你杨成武就不同了,你是共产党员,是可不授上将军衔的。我不仅要授董其武上将军衔,还准备给他一级解放勋章呢!”



杨成武听到毛主席的话非但没有不高兴,反而笑着说:“主席您放心吧,我会将您的话转告给董其武德。”得知毛主席的意思后,董其武激动得热泪盈眶,当即说:“谢谢党,谢谢毛主席!”

那么董其武是谁呢?毛主席为何会这样说呢?

董其武促成绥远起义

董其武是国民党高级将领,曾参加过北伐,长城、绥远抗战等,后来被任命为陆军第101师中将师长。在抗日战场中,他曾率部多次打退日军的进攻。不过真正让大家所熟知的,则是他在绥远起义中的表现。



1949年1月31日,随着解放军正式进入北平,北平宣布和平解放。此时的蒋介石焦急万分,连忙给董其武发去电报,让他率部撤往河套地区,和马步芳、马鸿逵部阻止我军西进。

董其武和手下商量后回复蒋介石:

“首先,绥远目前还算稳定,解放军没有进攻的打算,所以我们认为没有必要撤离;其次,队伍中有很多都是当地人,如果西撤的话,兵力可能会大量缩减;最后,我们也会做好西撤的准备,必要时可顺利启程。”



蒋介石看出董其武不想离开,担心他和傅作义一样生了起义的信,于是停止给他发放费用。要知道绥远本就不富裕,再加上驻军众多,蒋介石这一招可以说是掐住董其武德命门。

但他没有妥协,而是动用之前的经费,并给广大士兵做起义前的准备:

“如今蒋介石已经停止给我们发放经费,是完全放弃我们了。但我知道大家一定可以坚持下去,之前那么困难都能坚持,只要大家团结一心,一定能渡过难关。”



两个月后,董其武实在支撑不下去,便让心腹樊折桂代替自己去南京,并说:“派你去南京述职只是幌子,真实目的是为了向蒋介石要东西,到时候你记得随机应变,尽快回来。”

而樊折桂的南京之行也是有收获的,不仅有蒋介石给的1900两黄金和12万银元,还有不少美制手枪



1949年9月18日,董其武组织《绥远和平起义通电》的签字仪式,并于19日宣布起义,绥远正式迎来解放。1989年3月3日,董其武因病逝世,临终前唯一值得欣慰的便是能加入共产党……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