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消息,总台记者获悉,以色列政府全体会议已批准加沙地带停火和人员交换协议。目前,以色列政府尚未证实上述消息。以色列安全内阁经会议投票,批准了相关协议。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15日就加沙地带停火达成协议。以色列安全内阁原计划16日就该协议进行投票表决,但随后又决定推迟表决。根据加沙地带卫生部门发布的最新数据,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已造成超过4.6万巴勒斯坦人死亡。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报道,援助物资继续不断进入加沙。而在协议生效后的两天内,已有超过1500辆物资卡车进入加沙。加沙地带在冲突中遭受重创,未来重建之路仍然任重道远。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厅20日表示,当天共有915辆装载着援助物资的卡车进入加沙地带。同一天,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安理会会议上说,19日,也就是停火协议生效的首日,超过630辆援助卡车进入加沙地带,其中至少300辆前往人道主义状况最严峻的加沙北部地区。
加沙(资料图)
卡塔尔首相兼外交大臣穆罕默德在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2025年年会上发表讲话,敦促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遵守加沙地带停火和被扣押人员交换协议中的所有条款。穆罕默德说,卡塔尔希望加沙地带停火协议的达成和实施是实现地区和平稳定的第一步,相关方必须保障协议的每一项条款都得到完全落实。他敦促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展现诚意,持续落实协议,并进入协议第二阶段的谈判,最终实现加沙地带永久停火。
卡塔尔外交部发言人马吉德·安萨里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卡方对加沙地带停火和被扣押人员交换协议的执行情况感到满意。安萨里说,迄今为止,加沙地带停火协议的执行较为顺利,卡塔尔对此表示满意,卡方对相关方落实各自承诺充满信心。他呼吁地区国家和国际社会共同努力,确保协议得到充分落实。他还表示,卡塔尔致力于在加沙地带实现永久停火。目前,卡方与伙伴国家正在起草停火协议第二阶段的相关内容。
加沙局势(资料图)
“拜登和特朗普都派了中东特使参加本轮谈判,一下子给哈马斯、以色列施加了比较大的压力。”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副教授王晋告诉澎湃新闻。除了美国的施压,哈以双方都在“疲惫”之下做了妥协。“哈马斯方面不言自明,如果继续抵抗,恐将面临进一步被消灭的命运。而以色列国内厌战、要求停战的呼声日益高涨,内塔尼亚胡政府面临带人质回家的压力,同时也认识到彻底消灭哈马斯短期内是难以实现的目标。”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副教授韩建伟向澎湃新闻分析道。
以色列总理办公室当地时间15日夜间表示,以总理内塔尼亚胡就达成加沙停火协议分别与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和美国总统拜登通话。内塔尼亚胡首次公开确认以色列接受了加沙停火释放被扣押人员的协议。以色列卫生部长乌里尔·布索当晚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照片,表示以色列医疗保健系统已为即将回国的被扣押人员做好准备,“正在等待你们”。以色列外交部长萨尔称,支持停火释放被扣押人员的协议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但必须做出。
拜登(资料图)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东研究所副所长秦天在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环球资讯广播采访时指出,目前的停火协议在涉及以色列从加沙全面撤军、未来加沙重建计划等方面存在缺失,国际社会仍需努力。截至目前,这次停火只有第一阶段的细节比较明确,能否由临时停火向永久停火过渡还悬而未决。加沙未来治理方案中有关重建的规划有所缺失。虽然停火协议在第三阶段提到了加沙重建问题,但是由谁来治理加沙,谁为重建加沙提供资金,这些都缺乏具体明确的规定。
中国政府中东问题特使翟隽访问以色列,分别会见以外交部总司长塔尔、主管亚太事务副总司长埃兹拉和主管中东事务副总司长约瑟夫,就双边关系和加沙停火等议题深入交换意见。翟隽指出,中以创新合作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推动中以关系稳定健康发展是两国重要共识。中方真诚希望地区冲突早日平息,为中以各领域交流合作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中方欢迎达成加沙停火换俘协议,希望协议切实执行,实现人质安全获释、加沙全面持久停火,并以此为契机,缓和地区紧张局势。
巴勒斯坦(资料图)
双方停火之机,一架中方专机飞抵以色列,中国政府中东问题特使翟隽访问以色列,就双一步深化各领域友好交流合作推动双边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以方的这些年一直都处于冲突之中,经济其实一直都处于紧张状态,需要同一个大国进行经贸发展。
翟隽访问巴勒斯坦。阿巴斯总统在拉马拉总统府会见翟隽,双方就中巴关系以及加沙停火等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了意见。阿巴斯总统表示,我本人及全体巴勒斯坦人民,都对中国领导人和友好的中国人民给予巴方的尊重和支持深感自豪。感谢中方一直在巴勒斯坦问题上给予巴方坚定支持,巴方也始终支持中方的核心关切。巴方支持加沙停火,主张立即停止冲突。巴方已经为加沙战后治理做好准备。翟隽表示,中巴传统友好,相互信任、彼此支持。
拜登(资料图)
在巴以冲突爆发后,中方始终秉持“对事不对人”的外交原则。在各大国际场合,中国一直强调巴以双方应尊重彼此的生存权利,避免采取进一步加剧局势的行动。这种立场的明确,赢得了包括以色列在内的多个国家的尊重。尤其是在巴以冲突中的停火呼吁,中国的态度既不偏袒任何一方,也不采取极端立场,而是从人道主义角度出发,推动双方实现停火。这种务实的态度,使得中方能够在国际事务中保持独立公正的形象。中方的立场更加务实,基于现实情况,而非主观情绪。
虽然停火协议的达成让人们看到了和平的可能,但不得不承认,停战并不意味着所有问题的消失。长期的仇恨和误解不会在一夕之间烟消云散。对于哈马斯而言,当前局势或许为其政治目标提供了另一个机会。随着“两国方案”的国际认可度逐渐增强,哈马斯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生存空间也随之扩大。与此同时,以色列面临的挑战却接踵而至。联合国已经明确指出,尽管停火本身是积极的,但以色列造成的人道灾难仍需得到国际关注和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