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信念是人们社会信念与自我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们也往往是文化冲突和社会排斥的根源。由清华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系的研究团队完成的一项最新研究为缓解道德信念冲突提供了新的可能,该结果近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Behavioral Sciences》。研究提出了一种名为“道德实用主义”(moral pragmatism)的新视角,揭示了道德信念在具体情境中的灵活应用能在促进包容性与坚持道德行为之间找到平衡。

传统道德观的困境

传统道德心理学常将人们描述为“道德信徒”(moral believers),即人们将道德视为绝对且普遍适用的神圣信念。然而,这种视角容易引发对异见者的愤怒与排斥。另一个视角是“道德相对主义”(moral relativism),即人们将道德视为社会文化的产物,尽管它可以提高对多样性和文化差异的容忍度,却也可能导致道德信念的松懈,甚至增加不道德行为。

道德实用主义的新视角

研究团队提出在这一传统二元对立之外还存在其他道德观,即“道德实用主义”,该观点可以追溯到美国早期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与约翰·杜威。道德实用主义认为道德本质上是为解决具体社会问题而发展的工具,而非普遍适用的神圣原则。从这种视角来看,道德是情境化的、实用的,并且能够适应多元文化背景。研究者提出不同道德观可以被不同情境启动,并通过四个实验讨论了其心理与行为效应。

四项实证研究揭示道德实用主义的力量

研究1:实验发现当道德问题被描述为抽象信念时,人们更倾向于认为这些信念具有普遍适用性;而当问题被描述为解决具体情境的方案时,人们则更加倾向于认为这些方案是具体且特殊的。

研究2:实验显示,抽象道德信念更容易引发愤怒和社会排斥,而具体问题解决方案则更能促进对异见者的包容。

研究3:在复杂情境下重复了研究1,排除了其他解释。

研究4:通过分别启动道德绝对主义、相对主义和实用主义,研究发现道德实用主义不仅能够增强对不同文化价值观的包容性,还可以避免因道德价值观松懈而引发的不道德行为。

跨文化合作的启示

研究表明,采用道德实用主义的视角有助于跨文化交流中的包容与理解。当人们意识到道德信念是为应对特定文化挑战而发展的具体解决方案时,他们更倾向于尊重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同时保持对自身道德原则的坚持。

研究展望

研究团队表示,这一新框架挑战了传统的道德心理学观点,为缓解文化冲突和推动社会和谐提供了新思路。道德实用主义诞生于百年前的世界大变局之中,今天的世界再次面临文明冲突与意识形态对立,先哲的思想或许也能为今天我们解决当前问题提供启示。

研究主要基于线上实验和极端情境,未来的工作将深入探索道德实用主义如何适用于更复杂的社会场景,并探讨它在跨文化合作中的潜力。这项研究为现代社会的道德困境提供了创新性解决方案,为多元文化社会中的相互理解与合作注入了新的希望。

本文作者为我系博士生张力,博士后童松和彭凯平教授(通讯作者)。本研究得到清华大学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的项目支持,一并致谢。

文章链接:Li Zhang,Song Tong,Kaiping Peng, Moral Believer or Moral Problem-Solver? Moral Pragmatism Fosters Tolerance Without Impeding Moral Behavior, Behavioral Sciences. 2024, 14(11), 984; https://doi.org/10.3390/bs14110984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