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谁是比毛主席还要高瞻远瞩的人了。
1962年 ,中印边境战争爆发, 中国军队在一片势如破竹之下,迅速收复了失地,兵锋直指印度腹地,引得整个南亚次大陆震惊不已。
可就在中国军队胜券在握之时,却突然选择了撤军,这一举动不仅让印度当局摸不着头脑,连一贯以精明著称的美英等国也感到困惑不解,直到多年以后,真相得到解密之时,他们这才为毛主席的战略目光佩服不已。
(毛主席)
战争爆发的背景
1962年,对于当时的中国,绝对是一个糟糕的年份。
当时三年困难时期刚刚结束,中国又和苏联闹翻,正是内忧外患之际,恰巧中国西南部的青藏高原之上又燃起战火。
与西藏新疆接壤的印度出于对中国领土的觊觎,不断在中印边境制造事端,挑衅中国,妄图将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纳入自己的版图。他们无视历史事实,无视中国的多次警告,一再越过边境线进行挑衅。
从当时的地图上来看,中印边境线全长约2000公里,但从未正式划定分界,双方只是按照彼此直接的行政管辖范围,形成一条传统习惯线。
因为习惯的不准确性,当时的中印两国之间,争议领土达到了惊人的12.5万平方公里,其中东段约9万平方公里,中段约2000平方公里,西段约3.3万平方公里。
(中印边境)
对于这条边界线,中印两国存在严重的分歧。印度方面受大国沙文主义影响,加之国内民族主义情绪高涨,认为中国占据了大片原属于印度的领土,因此不断派兵遣将,在边境地区进行军事挑衅。
面对印度的挑衅行为,中国曾希望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争端。中国的外交人员甚至多次专程飞往印度,对新德里当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只可惜,面对中国外交部的一番苦心,印度政府却选择了置若罔闻,他们对中国领土的贪婪与日俱增,不惜派出大量部队,驻扎在边境地区,并频繁发起小规模的武装冲突,试图以武力手段迫使中国让步。
(印军开始挑衅中国)
战争过程与胜利
虽然毛主席说:
“我想了三天三夜,都不知道印度为什么要打我们”,
但既然印度主动打上门开了,那么中国军队绝对不能坐视不理。
于是,在1962年10月,中国军队奋起了反击。
这场战争迅速而激烈,涌现了无数的英雄人物,例如说出了那句经典:“敌人非但不投降,还胆敢向我还击”的战斗英雄庞国兴。
(庞国兴和他的作战小组)
他在与大部队失散的情况下,会同3名同样与大部队走散的战士,组成了四人战斗小组,在敌人后方打起了游击,靠着中国军队“三三制”的经典步兵战术,这四个人连战连捷,仅用两天时间就歼灭了五股逃敌,攻克了两处敌人炮兵阵地,缴获了敌人多门加农榴弹炮及其他装备物资,引得印度人闻风丧胆。
(庞国兴的部队取得极大的战果)
而庞国兴的故事,只是当时战场上的一个缩影,在这场影响了龙象两个大国的战争当中,中国军队凭借着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和先进的战术战略,一度推进到距离印度首都新德里近在咫尺的区域,创造了一个属于战争的奇迹。
(向中国军队投降的印度人)
胜券在握却选择了撤军
然而,就在中国军队即将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时候,毛主席却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主动停火撤军,并表示愿意和印度进行谈判。
这一举动不仅让印度当局摸不着头脑,连一贯以精明著称的美英等国也感到困惑不解。
(印度首相尼赫鲁)
一直密切关注这场战争的他们怎么都无法理解,为何在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中国会选择停火撤军,而不是一举消灭印度的战争潜力,彻底解决边界争端。
可直到多年以后,他们得知了毛主席这样做的良苦用心,顿时佩服的五体投地。
(伟大领袖毛主席)
首先,中印两国作为邻国没有根本性的利益冲突,中国之所以和印度交战,完全是印度侵占了中国领土,并对中国进行了军事挑衅
因此,在取得战场主动权后,中国认为已经达到了震慑印度、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目的,就没必要再继续扩大战争规模了。
(60年代的解放军)
其次,中国通过外交渠道了解到了印度此次发动战争,一方面是因为印度总理尼赫鲁想要利用基层狂热的民族情绪,通过战争的胜利来塑造自己的伟人形象。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印度军队继承于殖民地时代英军印度人部队,与独立运动出身的印度高层略有隔阂,尼赫鲁想要借助战争加强自己对部队的掌控力。
(当时的印度军队)
因此,从这一点来看,印度国内对于这场战争的立场并不一致,如果在此时强硬对印度施加压力的话,很可能加剧印度的应激反应,造成局势的恶化。
而之后发生的事情也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点,谈判期间,情绪空前膨胀的印度国民和极度想要立功的印度政要竭力鼓吹战争,但印度军队却在战争决策上保持了相对的冷静。
(当时的印度军队)
再者,当时的中国正面临着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国同时和美苏两大超级大国闹翻,而且美苏两国都在拉拢印度作为盟友。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如果持续扩大对印战争,可能会同时面临来自美苏两国的更大压力,甚至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国际冲突,对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外交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当时美苏都在拉拢印度总理尼赫鲁)
此外,彼时的中国国内也正处于经济恢复的关键时期。国民经济仍需大力整顿和提高。长时间的战争消耗将不利于国内经济的进一步复苏与发展,同时也会影响民众生活水平的稳定。
因此毛主席在权衡利弊后,做出了主动停火并撤军的决定。
这一决策不仅彰显了中国的大国风范与战略智慧,也为后来的中印关系走向和平稳定奠定了基础。多年之后,当真相逐渐解密,美英等国才深刻理解到毛主席这一决策的深远意义,纷纷对其战略目光表示由衷的敬意。
参考资料: 1、上观新闻《毛泽东谈中印战争:十天十夜都没想通,尼赫鲁为何搞我们》 2、中国日报《印度反思中印战争 当年为什么要激怒解放军?》 3、上观新闻《1962年中印战争:毛泽东大手一劈,“扫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