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印度都是面积广阔的国家,两国之间有着长达两千公里的边界线。在中国和印度两个大国之间,还有两个内陆国,分别是尼泊尔和不丹。尼泊尔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北部和中国接壤,其他三个方向都被印度领土包围。其实尼泊尔东部原本还有一个国家,那就锡金。1975年,印度完成对锡金的吞并,在三个方向和尼泊尔接壤。



1947年,印度独立后,对北部的尼泊尔、不丹、锡金一直虎视眈眈,强迫不丹和锡金签署《维持现状条约》,对两个南亚小国实现了军事控制。但相比不丹和锡金,尼泊尔的实力比较强。尼泊尔面积约14.7万平方公里,上世纪中期已有一千多万人口。因此印度不敢像对待不丹和锡金那样对待尼泊尔。1962年中印战争爆发后,印度向尼泊尔露出了獠牙,出兵占领了尼泊尔370平方公里领土。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



第一,印度和尼泊尔的历史渊源。尼泊尔和印度是比较相似的两个国家,两国人种的体貌特征相似,而且都存在种姓制度。实际上很多尼泊尔人的祖先就是从南部印度恒河平原迁徙而来,这些印度移民,将种姓制度带到了尼泊尔。1768年,印度拉贾斯坦地区的一个拉吉普特王族迁徙到了尼泊尔,逐渐取得了尼泊尔各派势力的支持,建立了尼泊尔历史上最强大的沙阿王朝。

沙阿王朝时期,大力推行种姓制度,种姓制度将人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此后这些迁徙到尼泊尔的印度移民成为了高种姓,尼泊尔原有的居民沦为了低种姓。虽然尼泊尔沙阿王朝的统治阶层是印度后裔,但仍然维护尼泊尔的利益,厉兵秣马,不断南下进攻印度的各个土邦。



这种局面到了英国统治印度之后,发生了改变。19世纪初期,英国完成了对印度的整合,以印度为跳板,挑起了对尼泊尔的战争。

第二,领土争端。1814年,英国打败尼泊尔,迫使尼泊尔签订《苏高利条约》,侵占了尼泊尔南部和西部大片土地,还获得了尼泊尔外交的控制权,尼泊尔沦为英国的半殖民地。《苏高利条约》基本划定了尼泊尔和英属印度的边界,但在西部地区有一块土地,条约没有解释清楚,为日后的领土争端埋下了隐患。



根据《苏高利条约》第五条规定,英属印度和尼泊尔西部以马哈卡利河为界。但马哈卡利河有两个源头,《苏高利条约》却没有注明是哪个源流。因此条约签订后,双方交割土地时,尼泊尔就默认对自己有利的源流,英国人也比较讲理,毕竟是条约没有解释清楚,也就接受了尼泊尔的主张。就这样,两个源流之间的卡拉帕尼地区,没有划给英属印度,仍然属于尼泊尔,面积约370平方公里。

但1947年,印巴分治之后,印度取得独立,提出应该重新勘定和尼泊尔的边界。印度默认对自己有利的源流,要求尼泊尔“归还”这370平方公里的土地,遭到了尼泊尔的拒绝。

第三,印度的做法。1947年印度独立后,决心要当南亚霸主,在第一次印巴战争中,印度夺取了克什米尔五分之三的土地,四分之三的人口,取得了战略优势。然后印度又出兵不丹和锡金两个南亚小国,迫使两国接受印度“指导”。对于尼泊尔,印度采取了干预内政的措施。



尼泊尔历史上是一个王国,国王拥有大权。但在1846年,亲英的拉纳将军发动政变,成为了世袭首相,尼泊尔国王大权旁落。此后尼泊尔首相一直被拉纳家族垄断。1947年印度独立后,开始支持尼泊尔王室夺取政权,1950年,印度支持尼泊尔国王特里布万推翻了拉纳家族的统治,恢复了王权。此后尼泊尔奉行对印友好措施,印度在尼泊尔攫取了很多利益。

20世纪50年代,印度开始挑起中印边界问题,出兵侵占了麦克马洪线以南的广阔土地。1959年,印度政府公开提出,要将东段9万平方公里和西段3.2万平方公里中国领土划归印度,并大力推行“前进战略”,在中印边境地区挑衅。由于尼泊尔处在中国和印度之间,我国和尼泊尔也有漫长的边界线,印度试图利用尼泊尔。印度总理尼赫鲁表示,印度和尼泊尔接壤的地区要面对新的形势。此后印度开始实行“军事捆绑”手段,试图将尼泊尔绑在印度的战车上。



1962年中印战争期间,印度发现尼泊尔的卡拉帕尼地区拥有进入中国的山口,于是印度就在这块尼泊尔领土设置了检查站,军事控制了这片土地。战争结束后,印度仍然占领这块土地,宣称是“收回”了印度的土地。除了卡拉帕尼检查站,印度当时还在中国和尼泊尔边境设置了17个检查站。不过这些检查站都在1969年被印度拆除,只有卡拉帕尼检查站被保留,足见这块土地的战略价值。2006年,尼泊尔推翻了国王的统治,尼泊尔王国改名尼泊尔。此后尼泊尔多次索要这370平方公里土地,都被印度拒绝。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