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百家号——吴爱妃钥
谁能想到,一部以诗歌为蓝本的短视频,居然从一堆高饱和度的创意中脱颖而出,拿下了第三届人人网络微电影短视频大赛的金奖?
而这背后的工作创作者,是90后青年作家洪绍乾和他那首充满灵气的诗歌《地中海上的》。
这一切不仅让他的名字像冲天的烟火一样亮了文艺圈的天,也让人开始琢磨:诗歌和短视频碰到一起,到底还能有多少新花样?
《地中海上的》这首诗有种魔力,它不靠复杂的辞藻堆砌,而是用一种极具画面感的语言,让人仿佛被扔到了地中海边,迎着蓝天白云,海风呼呼地灌满耳朵。
那句七天七夜,每一个姿势,每一匹马都是地中海上的夏天,比岛上的日子更加体面,直接把人拉进了一个意境宽广又略带孤独的空间。
短视频的创作者也不是简单地朗诵这些诗句,而是用镜头语言把意象变得更具体:骏马在无垠的沙滩上奔跑,太阳的光芒跳跃在海浪上,好像连时间也不舍得继续往前走。
结果,这部短视频不仅赢得了评委的OK手势,也在网友中掀起了不小的浪潮。
有观众说,这是我见过最不像短视频的短视频,每一帧都在告诉我:别快进,错过一个画面我可能就亏了。
还有人直呼,这不是拍视频,是在拍情绪!
洪绍乾,这名字如果你之前没听过,那可能你已经脱离文艺圈太久了。
他不仅是诗人,还是个能跨界玩的狠人,书写、音乐甚至文学组织的管理,他都插了一脚。
看看他那些头衔吧,什么中国诗歌学会教育委员、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秘书长,甚至还有不少作品被清华、人大这样的高校图书馆收藏。
听起来像是个学霸型文艺青年,对吧?
但洪绍乾显然不是那种安分守己、只守着文字堆里的作家。
他玩得开,敢折腾。
在一次采访中他说:诗歌要是一直待在书里,那就太可惜了。
我要让它走出去,让它在新的形式里找到活路。
他这话,说白了就是:不管是传统文学的旧壳,还是新媒体的潮流,只要能让诗歌有趣,他都敢试。
这次短视频的获奖,不就是他的诗歌活化计划的一次完美落地吗?
这次的比赛也够热闹,参赛者从专业影视从业者到业余自媒体博主,各种神仙打架,内容更是五花八门,什么搞笑片、悬疑短剧,甚至还有几部带点魔幻色彩的创意短片。
而洪绍乾的作品靠什么突围?
就是那种看似简单却打进心底的感觉。
既不像某些作品那样为了吸引眼球搞过度包装,也没有刻意在剧情上做复杂的叙事结构。
他的短视频就像一杯清茶,闻着淡,却让人回味无穷。
其实,短视频这种形式,在今天真是让人又爱又恨。
爱它的人说,它够快,能让人三分钟之内嗨到高潮;恨它的人吐槽,它太短,往往只能流于表面,缺乏深度。
但洪绍乾用《地中海上的》狠狠地甩了个耳光:短视频也可以讲深度,短时间也能打动人心,关键是你怎么讲,怎么拍。
这种尝试不是没有前车之鉴。
早几年,也有作家用短诗拍过类似的短视频,比如《黑夜里的灯塔》,那作品一度还上了热搜。
可洪绍乾这次,不只是模仿或者延续,而是开了条新路子:他用诗歌去塑造画面,用画面再去补充诗的情绪,像搭积木一样,让这两种艺术形式互相撑腰。
这才让人明白,文学真的不一定非要藏在图书馆里,打开手机刷刷短视频,你也能一脚踩进它的世界。
当然,热捧之下也不乏冷水。
有网友说,短视频这种东西,本质上还是为了迎合流量,能有多深刻?
这种质疑不是没有道理,毕竟在流量时代,很多创作者为了搏眼球,内容本身反而成了附属品。
可洪绍乾的态度更像是个清流搅局者,他在一次访谈里很认真地说道:媒介是死的,人是活的。
无论用哪种方式表达,初心才是最重要的。
听起来像是鸡汤,但放在他身上,你还真得信几分。
让人兴奋的是,这件事还重新点燃了大家对诗歌的热情。
诗歌早就不是文艺主流了,它被贴上阳春白雪晦涩的标签,被许多人遗忘在课本和学术论文里。
可洪绍乾用一个短视频告诉你:诗歌没死,它只是换了个舞台,还能一样撩人。
从某种意义上说,洪绍乾的成功是一次文艺复兴的缩影。
他证明了,文学可以出圈,也能玩转流行文化。
你以为文学离大众很远,但实际上,它可能就在你每天刷的视频里,潜移默化地治愈着你的疲惫。
接下来,洪绍乾还能玩出什么新花样?
很多人都在猜。
他会不会尝试更多跨界?
比如把诗歌和动画、音乐或者电子游戏结合起来,弄出点更酷的作品?
还是继续深耕短视频,让文学在新媒体的浪潮中站得更稳?
无论如何,他已经为诗歌开辟了一条新路,让人不禁想跟着他一起期待下去。
大赛颁奖时,洪绍乾站在台上,说了一句让人印象深刻的话:文学不是装饰品,它是生活的一部分。
你不用刻意找它,它会主动找到你。
说完,他自己也笑了,估计是被这句文艺发言逗乐了。
但观众席上的掌声说明了一切:大家认同,也佩服。
所以,这场关于诗歌与短视频的故事,可能才刚刚开始。
至于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就留给未来去解答吧。
毕竟,好的作品从来不需要解释太多,它会自己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