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青年始终是勇立潮头的奋进者,是建功立业的担当者。在我们的相册中,有服务乡土一线的农业专家,用知识与汗水助力乡村振兴,诠释农学专业的使命担当;有扎根基层的青年干部,传承发扬非遗文化、积极推进人才建设,为乡村发展注入青春活力;有深入百米地下的煤矿技术员,守卫矿井安全,开展技术攻关,一步步成长为矿井建设的中坚力量。他们用坚守诠释责任,以创新驱动发展,以青春之力在各自领域筑起时代之功。
报道日期:2024年10月18日《村里来了博士团》
群策群力做服务 众志成城促振兴
□安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副教授
植物病理学系副主任 蒋 磊
六七年前,初入职的我曾担任植保专业本科班主任。首次召开班会,我以“夫农,天下之本也”开场,试图向学生传递农业的重要性与前景。但因刚博士毕业、生产经验不足,话语苍白无力。去年,我加入安徽省青年专家(博士)科技助农服务团,才真正理解何以“天下之本”,何为“农学专业之职责使命”。当年班会的主题在我的脑海中完成了闭环。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些人和一些事让我很感慨、很触动。
这次安徽省青年专家(博士)科技助农服务团是我迄今为止见过最具持久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助农活动。还记得在安庆怀宁县的服务对接会前夜,我参加的座谈会结束时间较晚,为确保第二天顺利参会,环安人才公司经理驱车将我送至目的地。除了这些小事,活动真正实现了每隔半月的定期联络、服务对象需求的精准凝练、对接专业高度契合、行程安排细致周到。得益于团省委的高效组织,截至去年年底,我奔赴7个市,对接13家企业,完成了66次服务。
农业问题所涉广泛,“单兵作战”难以解决所有问题,我有时会寻求同行协助,共同开展工作。去年8月初,40多摄氏度的高温,我的课题组长、安农大教授江彤和裴孝伯二话不说就随我前往六安市进行跟踪服务,两位教授直至午夜完成任务才回到合肥市。又一回,我邀请安徽省农科院园艺所的宁志怨老师参加服务工作,原计划40分钟的培训,他足足花了一个半小时详细讲解。不仅如此,宁老师还持续关注着我的服务对象,时常为我提出宝贵建议,尽心尽力。正因为有同行们的不断支持,我们才有做事的底气。
六安市城南镇关王庙村是我服务的第一个点,驻村干部谢文豪给予了我极大的支持。无论时间早晚,无论天气状况如何,他都全程陪同我深入钻棚下田,常常满身泥泞地返回办公室,对此我深表感激。去年10月底,我作为授课教师参加了助农团组织的涉农领域创业青年(皖北片区)培训班。授课结束后,我收到一位服务对象发来的微信,他专门赶来听我讲课,称赞课程十分精彩。那一刻,我感到无比温暖,成就感满满。
过去一整年,我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民朋友们并肩作战,这段经历虽充满艰辛,但也令人备感欣慰。它不仅加深了我对农业现状的深刻理解,更让我收获了满满的感动与成长。今后,我将会继续参加助农团,主要立足两个关键点,一是服务好国家战略——和同行们共同推动江淮千亿斤粮仓建设;二是服务好地方经济——帮助各地发展自己的特色产业,打造自己的农业品牌。简单来说,就是继续从生产中凝练科学问题,在教好书做好科研的同时,为农民朋友多做实事。科技助农一直在路上,我已经做好了准备,正满怀期望,要用我的知识和热情,为农业强省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蒋磊(中)在淮北市开展科技助农活动
报道日期:2024年12月6日《歙才徽聚让青春更缤纷》
在“歙”采缤纷中书写青春篇章
□团歙县县委副书记 谢 桢
收到约稿信息后,我内心十分激动,斟酌良久却不知从何处落笔,总感觉不管如何开头,都有道不完的话。
回首过去一年,感动常在,常在感恩。正月十三至十六,一年一度的汪满田鱼灯节在村民和游客的期待中,随着绽放的烟花和灵动的鱼灯拉开序幕。这是我第二次全程组织参加鱼灯节,如果说第一次是“震撼”,那么第二次就多了份“感动”。山路弯弯,鱼灯熠熠,传统民俗如今吸引着无数山外游客,不远千里前来感受浓浓年味,我想这就是文化自信的生动体现。
鱼在舞,传承也不能断,利用团委工作的优势,我们先后联系组织五批大学生赴歙县汪满田村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配合完成清华大学“溯流志”安徽歙县鱼灯调研支队在汪满田村的调研工作。我们的鱼灯“游”进了北京、上海等多个城市。我通过各种途径帮忙对接2场大型活动,为村集体增加纯收入7万余元,并在2024年底接到了10万元的鱼灯订单。
2024年3月,我有幸去了首都北京市。团黄山市委带队,团县委和镇、村一行赴北京市开展招才引智活动。上午我们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参观汪满田鱼灯成果展,开展座谈交流;下午在北京邮电大学,参加了“创意黄山 歙采缤纷 青春young ”主题沙龙,见证了“青松驿站”站长聘任仪式;还实地走访了当地企业,沟通了人才联络站建设的相关意见。这一趟,我收获颇丰,特别是黄山籍在校学子的发言让我印象深刻。他们表示会努力学习、增长本领,为家乡建设贡献青年力量,我想这就是建立大学生联盟的初衷吧。
早在2022年,团县委就探索建立歙县大学生联盟,到今年已经基本形成了固定的组织架构并正常运转,联盟每年都会承办大学生返家乡系列活动,带动近千名歙县在外大学生和全国各地大学生来歙县开展实践活动。希望未来会有更多的大学生愿意走进黄山、留在黄山。
2024年6月,全县人民经历了一段难以忘记的日子。“6·20”“6·23”洪涝灾害两度来袭。那段时间,我和镇村干部吃、住都在村委会,每天辗转各个村组遍访排查,转移安置切坡建房户......“谢谢你们,辛苦了,这么大的雨,真不容易”。
2025年是我工作的第九个年头,是我正式步入与团团相约的第10年,也将迎来我的30岁。我将继续在“歙”采缤纷中书写青春篇章,把青春热血播洒在深爱的乡村土地上。
报道日期:2024年12月31日《“青”字号防线守护平安“365”》
青春溢彩 收获满仓
□淮北矿业集团袁店一井煤矿通风区技术员 南童昕
一年光阴匆匆走过。回首2024年,这段时光犹如一部厚重的书籍,每一页都写满了青春的收获与感悟。
2024年9月,我结束了为期一年的轮岗锻炼,定岗到矿井通风区担任技术员。俗话说“隔行如隔山”,我是采矿专业出身,从采煤到通防,看似都在煤矿生产圈内,但专业知识上却大相径庭。
犹记得去年10月7日,我带班下井监督1031工作面初采工作,行至工作面架间,测气员李奎一声“发现瓦斯异常”让我惊起一身冷汗。1031工作面是矿井安全生产重点头面,它能否高效回采,关乎矿井效益和职工收入。初次面临这样的紧急状况,我顿时感到“头皮发麻”。
“南工,工作面架后顶板岩石未垮落,出现瓦斯积聚,请你立即联系综采一区值班人员,用高压水射流稀释顶板瓦斯,用架间风障导风。”看出我的“手足无措”,李奎根据以往工作经验进行了现场安排。
我听从指挥,和李奎“并肩作战”,最终避免了一起瓦斯事故。升井后,李奎为我详细讲解了瓦斯突出的前期预兆和临时处置措施,他遇事不慌、应对有方的风采极大鼓舞了我,成为我之后学习进步的指路明灯。
踏实学习,稳步成长。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后,我开始关注井下的难点工作,我对其中的一个攻关项目产生了浓厚兴趣,也有幸参与其中。
当时,工作面采空区气体监测主要通过防火在线装置对采空区气体成分和浓度进行取样分析,但该装置缺少对关键气体的监测且密闭性不好,容易导致误差大、精度低。如何能更有效地进行监测,成为亟待攻关的难题。
在集团“工匠大师”路思远的带领下,我们联合厂家对防火在线装置进行改进,增加检测气体种类,优化连接管路,整合传感器,对外壳进行密封改进,最终实现了采空区防火关键参数的在线实时监测,达到了预期效果。
这次经历激发了我投身技术攻关和创新创效的决心,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善于创新、敢于担当,“咬”住问题不放松,用青春智慧为矿井发展作出实际贡献。
初到通风区时,新的工作内容和环境让我有些不太适应,但职工师傅们的热情很快“感染”了我,让我迅速融入了“大家庭”。
作为一名有着七年党龄的党员,在和大家“打成一片”后,我慢慢尝试去帮助解决职工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通过“三进三心”“谈心角”等方式,我了解到职工房玉坤正面临孩子大四考研和找工作两难的境地。我结合自身考研成功的经验,对他孩子的现状做了分析。每次与他见面,我都仔细询问他孩子的备战复习情况,告诉他如何引导孩子缓解心理压力,进行动态跟踪,直到考研结束。这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拉近了我与职工们的距离,也收获了“好评”。感到欢喜的同时,我更加坚定了服务职工、凝聚职工的决心。
过去的一年,我在百米井下收获了技术与友谊,学会了责任与担当,感悟了向上向好的蜕变。新的一年,我将以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决心,朝着既定目标奋勇前行,用青春的光热为煤炭事业发展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