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进一步弘扬卫生健康崇高职业精神,山东省卫生健康委联合大众新媒体大平台·健康山东云平台持续推出“鲁医风采”系列,介绍我省优秀医务工作者的先进典型事迹,广泛凝聚建设健康山东的力量,更好保障人民健康。
绵延桥子山的山凹处,坐落着日照市三庄镇西王家村,村里的青年人进城挣钱,老人们则大都留了下来。在近300人的村子里,49岁的乡村医生王远平已经算得上是年轻人。对于村里老人们来说,非常熟悉的一幕就是王远平弓着身子,肩背行医箱,在山路上蹒跚前行的身影。、
图为王远平为村民测量血压
“弓身”行医,他是步履蹒跚的乡医
西王家村因为地处偏僻,村里一直没有乡村医生,村民看病要走上七八里地到外村就医。王远平从小在村子里长大,18岁时,他罹患强直性脊柱炎,卧床多年。病痛让王远平至今行走困难,四处求医的经历,也在王远平心里种下了学医的种子。
2006年,王远平考入东港卫生学校,2010年,取得乡村医生资格证书,被三庄中心卫生院招聘录用。随后,王远平便回到西王家村,开始了他的乡医生涯。
工作中,王远平总是尽己所能为村民提供周到的服务,耐心细致地对待每一位病人。他坚持合理配方,对症下药,开具“健康处方”,尽量让病人少花钱治好病,能吃药的不打针,能用健康生活方式调理的就不开药。
因患强直性脊柱炎,王远平的腰部、腿部僵直,行走不便,不能弯腰。西王家村临山而建,行医途中多有山路,每需上门看病时,王远平便背着医药箱,弓着身子,一脚深一脚浅,走在崎岖山道上。雨雪天气里,山路更加难行。但王远平总是有求必至。“需要上门去看的,除了随访,就是急症,不能耽误。”王远平说,“早一秒到,就可能早一秒帮助病人缓解病痛。”
跪地看诊,他是留守老人的“侄儿”
王远平的村卫生室,在村子中段河流的沿岸。卫生室面积不大,但治疗室、观察室、输液室、药房一应俱全。窗明几净、清爽整洁,卫生室的排椅上还铺上了浅蓝色的毛巾被,方便老人们入座。在村民眼中,王远平虽非血亲,却是可以信任和依靠的“亲人”。
83岁的庞莲彩是村卫生室的常客,每隔几日便会来量一次血压。“有时候忘了,我‘侄儿’就打电话叫我来量。”王远平根据每年免费体检的数据,将村民们的健康情况分类整理,建档立卡。针对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王远平时常提醒他们定期复诊。村民们也愿意到村卫生室来,“我们都乐意过来坐坐,就算没有头疼脑热,过来耍耍也开心。”
由于疾病引起脊柱强直和髋关节强直,王远平无法弯腰或坐低矮的板凳,于是,倾斜身体、双膝跪地成了他诊疗时的常用姿势。村民们了解王远平的习惯,在他上门随诊前也会清扫地面,方便他跪地问诊,防止弄脏他的白大褂。双向的体恤关怀,在小山村的医患之间,已流淌了10多年。
坚守大山,他是村民健康的守护人
西王家村距离日照市区50余公里,四面环山。王远平则成了行动不便的老人们与外界沟通的“桥梁”,除健康问题之外,交电费、存话费、连WiFi、处理电视故障,老人们也都愿意找王远平解决。
从王家村到三庄镇的16公里路,王远平每隔10天便要往返一趟,去镇医院补给药品。由于没有直达的公共交通工具,他最初总是骑着三轮车往返,山路崎岖,王远平没少摔跤。“今年我考了残疾人驾驶证,买了辆二手车。去镇里更方便了,有需要去医院的村民,我还可以开车接送他们。”王远平颇为自豪地说。
“我学医,就是为了村里的老人,我愿意在这里做到退休。等到退休了,没有新的医生过来的话,他们返聘我,我就还干。”年近50岁的王远平身形清瘦,常年的病痛也让他的腿脚愈发不灵便,但他依然每天走在西王家村的蜿蜒山路上,守着他小而整洁的卫生室,从日出到深夜,守护着山村村民的健康。
(大众新闻记者 周欣怡 黄鑫 魏亦汝 策划 李丽)